为进一步凝聚复旦大学苏州校友力量,8月9日,“复旦—苏州人才发展研讨会”暨2025年迎新送新主题活动在苏州创业园举办。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马余刚,苏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朱民等出席活动。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领导、苏州各中学领导、复旦大学兄弟校友会代表、卓越高校校友联盟代表、专家学者、共建单位代表、复旦大学校友会苏州校友联络处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活动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用人单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为主题,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及区域协同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开创“名城名校企业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新模式。


马余刚在致辞中说道,复旦大学自1905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始终是复旦的核心任务。今年,学校正式发布了面向 2025级本科生新生的教育教学改革3.0版概览,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即将踏入复旦校园的新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深耕细作,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对于毕业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复旦人的使命与担当,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苏州考取复旦的学子有37位,还有193位优秀的毕业生奔赴苏州。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苏州正在全力建设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持续优化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体系,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期待未来,更多的苏州学子在复旦能够得到成长,也欢迎更多的复旦人才能够扎根苏州、赋能苏州。苏州将积极推动和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会上,还进行了“送新迎新”环节。新生代表和毕业生代表分享成长故事、讲述对未来的期许。毕业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的吴凯,因为对数学的热爱,考取了复旦大学数学类专业。他说要带着过往的学习经验,到大学里开拓自己的知识。
刚刚博士毕业的王铭楷来自河南,曾经来过苏州金鸡湖畔,对这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就业时毅然选择来到苏州,加入复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继续深耕生物创新药研发。他期待未来在这里持续学习,有所突破。



活动还进行了专家演讲和圆桌论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凯解读了新质生产力下的新型生产关系,他认为目前人才需求呈现“前沿化+跨领域融合”的趋势,人才培养体系应从“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通过优化人才生态,可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并积极科学布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创造适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人才生态环境。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现在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培养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拔尖人才。因此需要加强“大高衔接”,协同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包括一起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等。这也是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可以搭建沟通平台、整合相应资源、促进学校之间、高中和大学之间、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整体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圆桌论坛上,教育界及企业界五位嘉宾与主持人围绕“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展开对话。嘉宾们结合经验,就适应新环境、生涯规划关键节点等提出建议,探讨了高企校对接等议题,为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献多元视角。活动在复旦大学校歌中落下帷幕。名城、名校的共鸣中,人才发展的故事将继续书写。
来源:苏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