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复旦金融家同学会走进上海银行 共话科创金融实践与创新


7月23日,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金融家同学会一行由杨德红会长带队走进上海银行,以“新质驱动 金融赋能”为主题展开交流,共探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推动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感谢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建忠校友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本次活动由同学会秘书长邓伟利主持,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彪、PE/VC同学会代表共同参与。
时值上海银行即将迎来30周年行庆,作为作为扎根上海的本土金融机构,上海银行前身为99家城市信用社,1995年成为全国首批省级城商行合并改制银行;2006年,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2013年,设立上银香港,是首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截至2024年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32,266.56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

活动伊始,顾建忠对同学会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上海银行始终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为初心,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功能性优先于盈利性”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银行正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的新模式、新路径,以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之花。他向与会同学介绍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七阶段”服务体系,并创新提出“互信、互建、互通、互联、互融”的合作理念。他特别强调,银行不仅要关注资产负债表,更要通过长期投入培育产业生态,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担负“服务国家战略、赋能科技创新”的使命。
上海银行业务总监武俊分享了该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30年来,上海银行始终以金融之力浇灌创新之种——从助力张江第一代创新药企破土,到服务“大零号湾”硬科技崛起,探索出了一套适配、创新的“12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近三年上海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复合增长率近40%;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19000家,服务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近三成,服务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近四成,在上海市发布的“2024年百强硬核科技企业”名单中,上海银行服务企业占比近六成。

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各自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实践经验与挑战,银行在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跨境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创新服务展开热烈探讨,并就如何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银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金融与科创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上海银行副行长俞敏华、办公室主任吴光飙、业务部总经理郑涵、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姚秦、金融同业部副总经理江毅,市南分行副行长张永康、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凌诒俊、市北分行行长助理周先铭等共同参与。

现场同步举行了“首届复旦金融私董会启动仪式”,杨德红与顾建忠共同揭幕。未来,期待联动各领域专家和各兄弟同学会,充分发挥金融界校友的资源优势,持续助力校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最后,杨德红做总结讲话,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与成果。他指出,上海银行作为上海市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始终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他也对同学会全新品牌活动金融私董会的推出提出几点期许,呼吁强化资源协同,打造更具凝聚力的金融生态圈。他表示,真正的金融赋能在于深度融入产业变革,共同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这也是全体金融从业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