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25级北京籍新生启程会圆满举行

2025-08-29|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图片

2025年8月2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主办的“复旦大学2025级北京籍新生启程会”在中关村党群服务中心温情启幕。来自北京各区的30余名2025级新生及家长,与多位深耕不同领域的复旦在京校友代表齐聚一堂,以一场连接地域、跨越年代的相聚,为新生即将开启的“沪上求学路”预热,也让“复旦人”的情谊在代际间悄然延续。

联谊会伊始,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弓志军代表全体在京校友,向顺利迈入复旦的新生们致以热烈祝贺。他以“从长安街到邯郸路”为题,深情回望三十余年前独自赴沪求学的复杂心绪——既有初离家乡的忐忑,更有奔赴新征程的兴奋。面对即将开启复旦生活的新生,他留下真挚寄语:“上海与北京的差异,正好是拓宽人生半径的美好起点。希望大家在复旦园里先成为更好的自己,再成为更好的北京人、复旦人。”

随后,五位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届次的复旦校友依次登台,围绕“如何读懂复旦、过好大学”的核心,从学习、科研、生活、就业等维度,为新生带来干货满满的“学前一课”,现场互动频频,笑声与掌声交织。


图片

2025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毕业生施懿,以“在复旦,把青春过得有滋有味”为主题,既分享了复旦校园里的经典文化活动,也贴心“剧透”了邯郸校区周边的“奶茶地图”与深夜夜宵点位,接地气的分享引得现场阵阵笑声,瞬间拉近了新生与“复旦园”的距离。


2025届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本科毕业生杨志超则聚焦“升学与出国双轨准备”。他将大学四年的关键节点拆解为“一张时间表”:大一夯实绩点、大二参与科研、大三交换实习、大四完成申请。“规划越早,选择权越大”,他提醒新生善用复旦跨学科平台,给自己多些选择与机会。


2020届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毕业生宋阳,结合在枫林校区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发表文章的经验,分享了选题、实验、写作、投稿的“四步循环法”,鼓励新生积极尝试进入项目组的机会,寻找到更多启发思考、产生选题的环境和机会。


图片

2024届软件学院硕士毕业生程凯侧重“研究生阶段的多元路径”。他系统梳理了江湾校区的学术资源、周边配套设施及校企合作实验室,并对比了考研、保研、直博三种方式的申请时间与准备要点,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就业方向及其准备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宝贵建议。 


图片

2004届经济学院硕士毕业生王红英以“与学弟学妹谈谈大学人际关系”为题做了详细的专题分享。她提醒新生在多元环境中学会“从关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提出“最大的利己就是去利他”的观点,并给出“先予后取、先舍后得”“持续输出小价值”“低期待高回应”三点小建议。“最好的关系,是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共同创造四年不可重来的历史”,启发了在座每一位深刻的思考,收到了现场积极的回应。 


联谊会尾声,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幸兵代表校友会再次向新生表达祝贺与欢迎。他回忆了自己当年奔赴上海求学的初心与历程,结合自身经历为家长与新生提供了诸多务实建议。随后,幸兵与弓志军共同代表校友会,向每位新生赠送了定制化礼物——包含复旦经典建筑徽章、故宫文创帆布袋及《北京校友通讯》,让“复旦情”与“北京味”融入细节。


图片

活动在新生、家长与校友的热烈交流中圆满落幕。据悉,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后续还将推出“迎新送站”“沪上生活指南”“朋辈导师计划”等系列服务,从出行、生活到学业,全方位助力2025级北京籍新生快速适应复旦生活。这场联谊会不仅为新生的“逐梦之旅”注入了温暖力量,更见证了北京校友对复旦沪上校园的深切牵挂,让“复旦人”的情谊在代际传承中愈发深厚。


来源:公众号 复旦北京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