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杨浦区图书馆共同主办,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青年同学会特别支持的“百廿复旦·智汇杨浦”第二讲暨复旦悦读会(100期)“巍巍学府·复旦芳华——那些改变过近代中国的传奇人物”在杨浦区图书馆举办。复旦大学教授、人文学者、作家、摄影师梁永安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携手亮相,带领现场观众穿越百年时光,共同讨论那些改变过近代中国的复旦传奇人物。
活动伊始,王启元讲述了复旦大学与上海医学院(现简称“复旦上医”)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均创校于吴淞,后同迁江湾,功勋校长皆毕业于耶鲁大学,抗战时期又一同内迁重庆。他重点回顾了两校共同的发源地——吴淞地区的校园变迁,并介绍了两校的关键创始人物,如马相伯、严复、李登辉、颜福庆。
王启元强调了复旦与复旦上医重要的精神线索:在艰难创校与动荡岁月中坚持办学,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上,也蕴含在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中。他呼吁加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与保护,将这些珍贵的记忆代代相传。
在随后的对谈环节中,梁永安介绍马相伯先生将毕生精力与理想倾注教育,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信念唤醒国人,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人格。严复先生虽任复旦校长时间不长,却始终为中国思想启蒙贡献力量。李登辉校长怀揣高远目标,立志将复旦建成“中国的耶鲁”,兼具深厚人文情怀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此外,苏步青校长对中国文学的重视,陈望道校长的亲民作风,以及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何葆仁等复旦人,都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王启元则介绍了一位对复旦而言“陌生的传奇人物”——校园设计师亨利・墨菲(中文名茂飞)。作为李登辉校长的同学,茂飞为复旦设计了兼具中式大屋顶与西洋建筑特色的校园规划,其设计理念影响深远。如今复旦邯郸校区新开放的复旦源区域,便是基于茂飞1922 年的设计图纸打造,延续着这份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同时,两位老师分享了复旦校园里的温情故事:李登辉校长与夫人绵长而深刻的爱情,徐悲鸿与复旦第一任国文系主任蒋梅笙之女蒋碧薇的浪漫过往,无不展现出这所学术殿堂柔软温暖的一面。针对当下不少人具有的“现实无力感”,两位老师也给出了真诚建议。王启元表示,面对复杂时代,应先做好自己,把自己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梁永安则强调,大学要打破“角色锁定”的局限,先培养有教养、有胸怀的人,再追求专业发展,要重视人的价值,让大家在承担社会角色的同时,不丧失生命的活力。
现场还讨论了王启元新作《巍巍学府:复旦·上医与近代中国》。本书深入剖析复旦大学与上海医学院跨越半世纪的办学传奇,从吴淞初创到国立更迭,从战时迁徙到学术交融,展现两校与近代中国命运交织的跌宕历程。梁永安直言“这本书该给新生人手一本”,让文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校史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述,观众得以重温复旦的百廿坚守,感受教育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力量,也为当下如何坚守理想信念提供了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