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葛秦生教授仙逝,生前开创了中国妇产科内分泌的发展道路

2021-11-11|逝者永恒

我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际知名临床生殖内分泌学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资深教授、生殖内分泌学科创始人、校友葛秦生教授,于2021年10月24日11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葛秦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于1917年,上海嘉定人。1936年起就读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1942年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葛秦生(1917-2021


葛秦生生于上海,19岁时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入学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她不得不辗转北上,前往北平协和医学院,借读了3年。在协和医院,她后来成为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同事,一同进行妇产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1956年,正是在林巧稚的提议之下,葛秦生把自己的主攻方向转到了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上。当时,我国在这个领域上还是一片空白,实验室条件也十分困难。她采用基础体温测定方法,用阴道涂片,分析判断患者的激素情况,进行“不育与月经病的诊断与治疗”。

1942年的葛秦生


葛秦生当时使用的阴道脱落细胞学、尿孕二醇测定等方法,在如今的专业人士看来,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在这样一片“荒芜”的地基上,她亲手开展了国内的妇产科内分泌疾病研究,一砖一瓦,一年又一年,开启了一门学科的初始建设。

  

20世纪60年代,以葛秦生为首的研究组,参加了4种口服避孕药的临床试用研究。当时国际常用的避孕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对肝脏功能也有影响,“不适合体格小的中国妇女”。葛秦生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减量试验。1967年,小剂量避孕药在中国上市。7年后,国际上才开始广泛应用小剂量避孕药。中国的低剂量避孕药就此获得了国际上的公认。

  

葛秦生还对性发育异常采用了一种更加简便和实用的分类方法。一直以来,性发育异常的分类一直沿用国外提出的真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与男性假两性畸形。葛秦生用了10余年的时间,收集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所见的417例各类型性发育异常,提出了按照性发育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也就是以性染色体、性腺与性激素,作为分类的基础。这种分类方式,在临床应用十多年后,被认为“简单易行,分类概念清楚,能指导临床实践”。

  

她对不育症一直很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外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封锁终于结束,治疗不育症的药物枸橼酸克罗米芬开始在国内生产。葛秦生经常与药厂联系,确认这种药物的功效,成为国内头一批将这种药物应用到临床中的医生。1985年,她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不育指导委员会,此后积极推动我国不育症诊疗步骤的标准化。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潮是提倡节育,国内同行一听到对不育症的治疗,往往存在诸多顾虑。

  

直至80多岁高龄,葛秦生仍然在推动着北京协和医院试管婴儿中心的创建工作。对于这种技术,她起初是抵触的,认为花费太高。但她这个想法,随着不孕人群的增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慢慢改变了。当她认识到自己想法有局限,会立刻做出调整,并毫无芥蒂地走到另一条路上来。

  

2003年,葛秦生又带头开展了“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防治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组疗法可以防止海马体的萎缩,对保护大脑功能、防治和延缓阿兹海默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葛秦生与同事在一起。


葛秦生还将终生的经验总结写成《临床生殖内分泌学.女性与男性》,成为业内的专业参考书和执业宝典。以后又陆续出版《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诊治手册》《实用女性生殖内分泌学》等广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为推进我国妇科内分泌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余名,送往国外进修30余人次,举办国际生殖内分泌会议5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报告与讲学60余次,推动了我国妇科内分泌学的发展。1986年获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卫生部科技乙级成果奖;1991年获发展生殖医学知识奖;性发育异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二十世纪名人奖;1999年获美国名人传记学院世界终身成就奖。


葛秦生的一生,是护佑女性健康的一生,是勇攀科技高峰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为患者服务的一生,是为中国妇科内分泌事业创立发展奉献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她、学习她、怀念她!

尊敬的葛秦生教授一路走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