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级附属中山医院博李纪明:努力奋斗,每一条道路都很精彩
文章来源:2024年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2023级经济学院硕士黄涵
李纪明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曾留学日本
国家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
国家心血管内科专业培训基地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上海市研究生学位论文委员会评审专家
上海市卫健委医学科技委员会评审专家
从事心脏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方面,熟练掌握心内科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常见疾病及相关疑难及危重病例的诊疗。主攻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诊疗。研究方面,研究方向是非编码RNA对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保护机制研究。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主持完成和参加包括国家项目在内的课题12项。教学方面,承担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多家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理论课教学,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同时承担临床见习和实习、规培生带教、留学生带教工作。平均每年带教学生30余人次,多次获得教学奖励和学生的好评。
一、求学复旦:“优秀哪是教出来的”
作为一个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医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父亲本就是赤脚医生,抱着朴素的想法——学医有用、以后饿不死,中年以后大概没有焦虑,李纪明师兄就这样走上了从医之路。在选择科室时,因为心脏很重要,无论哪个科室的手术都离不开心内科,并且报酬相对比较优渥,于是师兄选择了心内科。
回忆求学时光,师兄说是复旦给了他开阔的视野,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提供了绝佳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平台。
印象最深刻的是名师讲坛。嘉宾们不仅包括复旦本校的顾玉东、陈灏珠、汤钊猷等著名院士,也会邀请其他学校、非医学的大家来开讲座。他们讲的观点高屋建瓴,师兄当时觉得醍醐灌顶,现在仍记忆犹新。师兄由此领悟到,人生拼的不是某一个阶段,而是长远的规划;只在自己的专业闭门造车也许可以造出辉煌的宝剑,但如果没有打开其他领域的思维,拓展认知,毕业以后只靠自己摸索可能就会付出惨痛代价,发展也会有一定狭隘性。
师兄还提到了复旦自由的学术环境。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课堂上,大家想坐在桌子上、想喝咖啡、想听音乐都可以,每节课会有一个学生来引领大家提出问题,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也随时可以提出来讨论。同学们都很优秀,积极主动、喜欢思考、敢于辩论。这种自由的教学模式,如今师兄自己上课也秉承了其中的一部分理念——学生应该课前提前预习、课上踊跃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才是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应该有的教学。师兄认为,优秀哪是教出来的?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不需要教,每个人都会优秀。
二、日常工作:“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
走出校园后会发现自己的同学们真的很优秀——价值观相似、对社会判断标准一致,人与人之间摩擦比较少。而医生开展工作时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亦不能选择病人——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地痞流氓,是心中很开阔的人还是思想比较狭隘的人。因此师兄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世俗化”,除了专业知识也要对不同的社会文娱话题有所了解,否则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师兄始终认真、敬业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努力为病患出具完善、客观、具体的结论。即便如此,每次做手术时他还是很紧张。因为心内科医生是一份和时间赛跑的工作,手术过程中但凡某个步骤慢了或者衔接不畅,就会涉及性命。师兄的应对办法是不要多想,做就行了,相信自己长期经验积累的第一反应。
一线城市一线医院的医生代表着技术的创新。对师兄而言,搞学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目前做了20多年的学术,虽然没有特别优秀的文章拿得出手,但从未觉得自己很卑微。他认为,只要认真持续去思考,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信未来可以做出很好的东西。
谈及目前的职业状态,师兄说自己物欲不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生活的宠儿。虽然不是没有机会发展得更好,但人生就有遗憾,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无论是对事情结果预期乐观还是悲观的人,都要快乐地接受最终的结局,给自己试错空间,然后继续前进。
三、不断奉献:“做好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关于2017年去援疆的经历,师兄坦言,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不可能不纠结。考虑到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需求、将要缺少对儿子的陪伴和所带研究生的指导,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援疆似乎都是有损失的,但他不会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这段经历,亦不会后悔。
一个人不能光去讲获取,而是必须去讲奉献。当好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没有能力是最重要的,往往是物质基础、认知水平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实现。因此到达一定层级后,为社会做贡献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好、更有爱的社会。奉献是人类自身的需求,当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才会有更多的自由去探索世界。
在新疆,师兄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也打开了对人生的认知——人生应该有多个面,认真生活,任何一个瞬间都会为人生历程增光添彩。任何事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走过后再回头看,会对小细节理解得更准确、更到位。莎车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能高能低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最大的困难反而是因为交通不便,不能随意进出,要学会面对自己、享受孤独。师兄说,人生到一定阶段后朋友会越来越少,不要依靠外人来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或者愉悦,知道自己的只有自己。把自己看作宇宙当中的一份子,就很难感受到孤独;但如果把自己隔离起来,那可能就会孤独。很多事情是可以去做,比如整理文献、看书、运动。有价值的事情很多,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四、寄语:“不做选择,每一条道路都精彩”
感谢自己能够在复旦大学度过青春的最后一个阶段,拓宽了自己的认知空间,拓宽了人生的道路,认识了那么多积极有正能量的人,他们在自己前行的路上一直作伴、互相鼓励。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没有答案,当全面地弄清利弊得失和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以后,选择就没有对错,每一条道路都精彩,不同的感受也都有滋味。
对学弟学妹们想说,年轻时努力奋斗,是年长后最不后悔、也最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