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届社会学系黄澜:热爱无休 价值无限——HR
走访+撰文:陈玉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黄澜,2005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目前担任Google(中国上海)大中华区招聘经理一职,主攻社招。
朋辈情谊 保持阅读——这是复旦教会我的
谈到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的收获感悟时,黄澜学姐的总结如下,首先是与同学朋辈之间的相处交往:“毕业已经十几年了,你会发现班上的同学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每一位同学都在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当年相处的点点滴滴,纯粹的交往交流令人怀念,进入社会之后,越发体会到这种感情的真挚与可贵;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感情也是一种有来有往的资源,像我和班上几位感情比较深厚的同学,大家工作忙碌,家庭和事业都得抓,即使在一个城市也很难挤出时间一块坐下喝茶叙旧,所以,你们现在一定要珍惜这种相处这份感情。”其次是关于阅读:“现在重读当年上学时老师推荐过的专业课外拓展书籍时,感受体会是大不一样的,思考的角度维度更加宽广了,阅读是一种值得永久保持下去的好习惯。”
学会思考 学会判断——在选择中实现价值
毕业后,黄澜学姐开始服务于一家国企,之后又去到了微软,开始了近五年多的招聘工作,后来,又前往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mpany,GM),2年后,去到了卡夫食品有限公司(Kraft Foods),差不多也是2年后,去到了SAP公司(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3年后,最终来到了Google(中国上海),虽辗转于各个公司,但是黄澜学姐的职业发展目标一直是坚定走在HR的道路上。回首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经历的同时,黄澜学姐谈到,跳槽目前是一种普遍常见的现象,在她看来,一定要学会处理好推力与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重新作出选择并不能浅薄的因为目前薪酬低或者涨幅不明朗等等推力,而是要考虑到关乎个人未来职业升值和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力,且往往拉力远大于推力时,才可谓是明智的负责的选择。个人创造的价值和从公司获得的价值应是正比关系,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应保持相同前进步伐。
坚持学习 不断成长——在前进中体现价值
从复旦走出去的黄澜学姐一直保持学习,不忘充电,最近刚刚结束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的MBA学习,当谈到HR这一职业的被取代风险时,黄澜学姐笑着举了一个例子:“我团队有位资历深厚的recruiter,一般而言,联系应聘者,收取简历,安排面试,确定录用之后的各类材料文书办理,像这类工作,它是可替代的,就好像我们公司薪酬这块主要是机器在做,已经不再需要人力了。但是我们这位recruiter她的不可取代性就体现在她对她自身职业的思考与实践经验之上,详细来谈,在确定人选时,她可以给到相关业务部门可采用的建议,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在和应聘者沟通时,她可以为其条理清晰的分析如何抉择出当前最优的offer。”这不是机器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取代的,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学姐寄语:
首先,黄澜学姐充分理解我们现在学生的求职焦虑和就业压力,但是希望我们不要本末倒置:“职业发展规划是要与自己个人的人生蓝图相适应相契合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大家的重心不同,在人生这张白纸上,我们对工作、家庭以及生活划分的百分比是不同的,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设计好自己的人生蓝图,你想要一种怎样的人生,这才是最基本的。”
最后,黄澜学姐仍旧强调了同学朋辈之间的珍贵情谊,希望还是在校生的我们好好予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