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材料王琴:做技术是一件多么帅气的事!

2020-02-21|校友走访

09级材料王琴:做技术是一件多么帅气的事

程翔然


(1)您工作的经历
  2016年6月从复旦材料科学系硕士毕业后,至今已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 Semiconductor Manufactor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产品工程部(Produ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工作三年半。该部门主要负责成品测试、良率分析,以及失效机理分析,协助工艺整合或研发工程师发现产线问题,进而提升产品良率,节约生产成本。刚入职时有幸通过公司层层筛选,成为2016届技术培训生之一。该项目旨在为公司重点培养技术性人才,督促技培生利用三年工作时间积累五年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成为项目的中流砥柱。具体培养形式包括,每位技培生会有一名导师,协助制定工作阶段目标,在工作实践中给予指导和建议。HR也会定期组织能力培训,帮助学员尽快融入职场。技培生委员会通过定期答辩对学员各阶段工作进行考评打分,考核期结束后,公司根据绩效与考评打分情况决定技培生职级晋升水平。经过三年的工作积累,本人顺利通过了技培生考核,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获老板们好评。

  (2)请举一两个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从中获得的经验
  a)刚入职时最大的困难是专业不对口。我本科专业为材料化学,硕士专业为材料物理与化学,所学专业课均是偏化学、高分子等,数电、模电、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等集成电路相关的专业课均未学过。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入职,逐步了解部门的职能定位,以及所需的理论知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三个月之后发现并没有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中芯国际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需要大量微电子、材料、物理、化学、光学等专业的人才。而所在部门同事的专业大部分也是材料系。并且选修过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课程及光电器件相关的硕士研究课题也是加分项。当然学校里习得的仅是皮毛,专业只是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在工作中还是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深入并拓展新的知识面。如何强化半导体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的岗位技能呢?SMIC作为半导体业内的黄埔军校,为员工提供了诸多培训资源。a) E-learning在线培训平台提供了诸多半导体相关课程,与各部门职能息息相关;b) 公司不定期安排课程培训,均是公司内部从业多年身经百战的工程师进行知识讲解和经验分享,对了解各部门的分工颇有帮助;c) 公司购买了IEEE数据库,文献查询的好帮手;d) 部门内部会定期开展新人训,分享的知识点及案例分析更贴合岗位所需;e) 在岗培训,则是在项目中积累工作经验,虚心向前辈学习,厚积薄发;f) 经典理论书籍有助于系统化学习半导体领域知识,而网上课程学习则是如同神助,请了一个好老师帮助提纲挈领。当然如果想要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岗位技能,还是需要用课题研究的精神不断钻研和深入,不断整理总结,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反过来看,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是对自我设限,一方面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学校的理论学习也很浅显,另一方面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找工作时只要搭到边或个人感兴趣,多去尝试一下。当然找工作的精力还是要有的放矢,有侧重点。

  b)分享一个工作中遇到的让我收获颇多的困难。产品工程部的一个职能是进行物理失效分析,通常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处理样品,然后进行电性分析定位失效点。在新制程研发时,为了降低阻值以及提高材料的填充性,将芯片中惰性钨换成了较活泼的钴。然而市场上的各种研磨液均会腐蚀钴,形成一个个凹坑,影响后续的晶体管电性量测。这对新制程的失效分析形成了巨大挑战。最终通过2个多月黑暗时期的摸索,经过文献调研、头脑风暴、市场调研以及设计DOE实验确定了最终解决方案。该项目由本人统筹负责,在那两个月里经常加班加点,尝试各种实验方法,有时候连洗头的时间都没有,每天还需面对老板的询问,“实验现象是啥,结论是啥,下一步计划是啥”,每天就像有块石头压在心头。如果我再次面对这样未知的难题,怎样做才能更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怎样才能更从容地给老板反馈呢?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a) 遇到棘手的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主管。反馈的内容和形式很重要,需要充分收集实验数据,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给出结论会造成怎样的难题,让老板一目了然地明白痛点在哪里;b) 如果能够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则更好,用甘特图或check list或DOE split表格设计实验方案,并向老板提出需要哪些资源,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并按时交付。工程师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者,而需要能够针对数据,进行思考分析,提供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

  (3) 您的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十年目标:技术经理或主管,项目负责人
  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失效分析,物理失效分析,电性失效分析定位失效点,积累更多制程和产品开发经验;
  行业拓展:深入了解新技术研发流程,了解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及发展史,能够及时跟踪和了解世界先进制程发展动态及技术评价指标;
  工作能力:有条理且系统的工作方法,高质量的工作报告,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全局观和思考深度,培养领导力,拓展行业人脉;

  (4) 结合您在复旦的学习心得,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以及印象深刻的老师
  在复旦学习的7年,硕士课题研究对我来说最为印象深刻。印象深刻是因为其中遇到的挫折最多。课题研究与上课考试不同。书本的知识点都是板上钉钉且前人已系统整理过的。而个人开展课题研究则是一个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很多前辈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我们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但是在课题研究中需要紧密围绕研究主题,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性整理,不断使自己的课题变得枝繁叶茂。尝试实验前,需要充分调研,掌握实验要点,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利用文献、学术论坛、实验现象等找到失败原因,再次出发,继续尝试。只有多看、多思、多尝试,才会在学术研究中开花结果。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还蛮锻炼自主思考、整理总结等能力,值得体验和珍惜。
  我的导师陈敏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陈老师作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得主, 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强有力的逻辑思维、简洁明了的表达风格都让我印象深刻。修改小论文,陈老师指出论文首先需要指出自己的研究目的,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调行文逻辑。大道至简,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同行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做学术最基本的修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