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中文系董宏斌校友:变则通,通则达
by曾子涵
不惧改变,探索方向
董宏斌学长毕业于2012年,毕业后的经历曲折而丰富。最初,在家庭氛围熏陶下的他选择进入部队,但真正在管理严格、几乎没有个人生活的部队里,学长感觉到这份工作虽然稳定并且薪资可观,却少了很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经过深思熟虑以及长时间的努力,三年后,学长离开了部队,选择到杭州打拼。初到杭州,他经历了一段并不顺利的求职过程后,拿到了一份中国美院的工作,企业很大的工作压力与不确定的工作地点和时间让学长感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无法很好的平衡,同时为了尊重父母的意愿,最终选择离开企业,重新回到体制。2018年,学长参加了湖南的省考,进入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这个办公室这个岗位上,顺手的工作内容、充足的时间安排、稳定的个人生活让学长感受到了这是适合他的一份工作,并且他决定将来不再有大的调整。
选择做出巨大的改变来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而非像其他人那样在一个并不满意的岗位上逼着自己去习惯,这需要勇气。纵观学长的经历,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变则通,通则达”。换城市、换工作,在这些大的跳跃里,环境不断变化,学长也在不断认识和成长,如今也获得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可谓是一种“通达”。
勇敢“任性”,活出自己
毕业后董宏斌学长辗转了河北石家庄、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地。当时选择杭州,是因为与这个城市初见时感受到的热情与亲切;离开杭州,是因为真实的生活与设想中的生活之间存在距离感;后来选择长沙,也是因为与这个城市偶然的相遇中感觉不错。看似“任性”的调整,是学长朝着自己理想的生活前进中不断的试错。
在如今的岗位上,可能薪资待遇不如企业,但是学长认为更多的可以由自己支配的“空白时间”才是能带来充实感与幸福感的关键。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会更看重薪资待遇、城市发达程度、晋升通路等等,但学长找到了他自己更为珍视的东西,看似任性,实则活得踏实而幸福。
梳理经历,提升能力
董宏斌学长初在杭州求职的几个月里并不顺利,部队的工作经历与企业工作需求脱节,此时他就如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一样去投简历、找工作,缺乏校招的平台,就只能参加社招。在经历多次面试后,他才明白如何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如何在应聘时突凸显自己的特质,也终于成功进入了中国美院。从部队到企业,中间这转换的过程对于学长而言,就是一次能力梳理、经验提升的过程。这也启示我,在改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这可能是很多人害怕改变的原因,但是困难未必不是机遇,人在生活的打磨之下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珍忆往昔,寄情复旦
董宏斌学长提到,复旦带给他接触各类知识、拓宽眼界的机会,让他拥有踏实的功底,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不熟悉的领域时也能应对自如,这离不开在本科学习中高质量完成培养计划并且通过学校的各种资源来拓宽视野。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遗憾——随大流去参与各种活动,并非从自己的想法出发,也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学长的话如一记警钟敲在我心中。在采访的最后,学长希望我们能在复旦拥有更多的体验,学习知识也好、工作实践也好、情感体验也好,总之不能因懒惰而虚掷了这美好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