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上海医学院校友李芙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020-02-21|校友走访

11级上海医学院校友李芙蓉: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采访人:冯静源
  采访时间:2020年1月3日

  李芙蓉学姐是2011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校友,目前就职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检验科分子组。学姐的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遵义医学院(现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和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期间曾在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工作,后来选择来复旦攻读免疫学博士。通过此次访谈,学姐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及就业经历,并鼓励我们在校大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努力提升自我,同时激励我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学姐表示,自己当初选择医学检验这个行业时,其实对它也不是很了解。高中时《鉴证实录》这部电视剧点燃了自己对医学的兴趣,至今仍对其中的案例和情节印象深刻,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想要从事医学行业,最终选择读医学检验这个专业。在读书过程中也有过犹豫,想过放弃,读博期间更是非常辛苦,做科研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现在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学姐觉得那段奋斗历程是非常值得的,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对于复旦母校,学姐一直饱含深厚的情怀。学姐在本科和硕士毕业后都选择先教书工作,受到教研室里其他优秀前辈们的影响,佩服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可贵品质,同时对复旦也心存向往,而师兄在复旦的求学经历让自己感觉这里是一个自由公平的地方,因此决定来复旦读博,从而深造自己,提高科研能力。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会举办很多卓越学者的讲座和论坛,学姐谈到,正是这样的学术土壤,才能培养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博士毕业后,学姐先进入公司工作,做第三方检验,会涉及临床、市场、研发、分子检验的特检项目和一代、二代测序方面的工作。后来学姐想要独立进行科研,选择了离家近的周浦医院,它作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会伴随学校的发展共同发展。学姐描述自己现在主要以临床工作为主,业余时间做科研,临床工作相对更繁重一些。平时的工作包括门诊病人抽血、三大常规检验、临床免疫、生化指标检测、微生物培养等,此外还有分子组的工作,如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HPV基因分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肺癌早筛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性病的检测(像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临床工作之余,学姐申请了两个课题,目前正在着手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因此,现阶段工作上的主要困难,莫过于临床和科研之间的平衡问题。为此,学姐利用晚上和调休的休息时间做实验,在血库上班的闲暇之余看文献,以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谈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学姐表示因为自己没有一毕业就进入临床,在工作上没有其他同事更有经验,有时需要同事们帮忙,但同时自己会在其他工作上帮同事们多承担,也会在科研上为他们提供帮助,解答他们在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吃亏是福”含义的深刻与精妙所在。


  对于医学检验行业,学姐认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因为它具有技术的特殊性,可以实现奥巴马所提出的“精准医疗”,能够协助临床上相关诊断和治疗,比如微生物的疑难杂菌鉴定。而医学检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动化,现在的自动化流水线非常普遍,依赖于人的程度会越来越低,人员可能需要精简,因此检验专业人员为避免淘汰,就不能只做操作工,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此外也需要有特长,比如说科研这个突破点。


  最后,学姐建议我们在校大学生坚持学习这条主线,脚踏实地,珍惜学习时间,要让未来的自己比现在的自己更好,更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学姐还强调英语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要熟练掌握英语,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和事业,但在外界条件不允许或者没有那么如意时也不能放弃,要朝这个方向多努力,或者多去尝试从而找到自己最终想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记提升自我,这样才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以供选择,也许就像谈恋爱,要先把自己变得很优秀,那么理想的对象自然就会来寻找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