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国关李诗梦:圆梦初心,心怀天下
by杨雨晖
由于种种缘故,对李诗梦校友的走访未能成行,而是改为了线上访谈。尽管隔着屏幕,学姐的真诚与亲切依然让人如沐春风,她“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也深深触动与启发了我。
两岸关系的“白手套”
硕士毕业后,李诗梦学姐便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一直工作到现在。毕业前,她原本有三个就业方向的考虑:继续深造后进入高校、公务员和新闻采编,但在报社进行实习尝试后,她发觉了自身真正兴趣所在,于是开始准备公考。学姐向我解释,研究会起初是汪道涵为开启两岸对话而成立的平台机构,现在也肩负了沟通两岸的任务,因此工作内容相较于高校中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更加多元化,除了每年的课题研究、参与涉台学术交流会议、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内参这类文字工作以外,还时常需要与在陆台胞以及来陆台胞进行交流活动,或是配合其他涉台机构进行活动。对于现在的工作,学姐认为“基本上是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一直都蛮有兴趣的,算是圆了初心吧。”
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谈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李诗梦学姐深有感触。她说,刚入职时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迅速对自身优劣势有明晰的认知并在工作中有效取长补短是她最大的难题。作为应届生,她的实习经历不多,所以”身上学生气比较重,有种幼稚的自命不凡与刚入社会的诚惶诚恐混杂在一起的奇怪气质”。然而工作中需要与老谋深算的台商或“社会人”交流,当时的她努力表现得游刃有余,却屡次被对方戳穿并轻视,造成了工作的失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某次工作前,学姐详细做了预案,与老同志探讨了自己的规划和可能会出现纰漏的短板等,在老同志给出建议并与她相互配合后,她很好地完成了那次任务。
学姐也分享了她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一是与人交流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方的背景情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背景资料等等,不要“假装自己什么都hold得住”或者给人营造一种自己“混社会好多年”的游刃有余感,踏实真诚反而会有更好的交流效果。二是要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更想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在有合适机会的时候就去争取,不在不合适的领域跟自己过不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当我询问李诗梦学姐对于自己领域前景的看法时,她调侃道,自己工作的前景完全取决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等局势的发展。但随后,学姐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在国际政治、外交学科方面未来的展望:“我觉得我们学科与大部分社会科学专业一样,都面临着话语体系的问题。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建立在西方话语体系上,因此如何最大程度摆脱西方意识形态桎梏,真正形成属于和适合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是必要、紧迫但又很难的。”而对于自己,学姐认为心怀天下的人才能不走歪,在自己的位置为国家民族发展、人民福祉、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有效地建言献策,是她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仍想努力前行的方向。
李诗梦学姐还给仍在校学习的我们提供了大学生活与职业选择方面的建议。她鼓励我们:“我们专业的学生在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受专业影响,还是有些优势。工具性的东西大家都能有,但这些,一旦形成不管做什么都是终生受益的”,令我信心倍增。
此次没能面对面与学姐畅谈,还是有些遗憾,春日将来,且期待相逢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