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级物理系校友柯国庆: |重返“不列颠号”

2018-10-17|校友走访

柯国庆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校发展与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委外事局派遣专家,民主也门亚丁大学数理系讲师,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2016年12月中旬我和家人去英国度假。冬天到伦敦除了感受圣诞节热闹的节日气氛之外,我一直期待着另一场特殊的“约会”——去爱丁堡重访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号”。为此,我们提前给退役多年并停泊在爱丁堡港的“不列颠号”管理中心写信,表达想要拜访的愿望。很快我们收到管理中心的回复电邮,约定圣诞前夕24日上午登轮,并对我们的拜访表示热烈欢迎。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要万里迢迢赴此次之约?时间要拉回三十年前,在印度洋附近的也门亚丁湾我登上此轮说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至今想起仍惊心动魄。


外派任教 结缘亚丁  


八十年代的也门分为南北两国,地处红海口的南也门又称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首都在亚丁。当时中国对口支援该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因此我有幸被复旦大学派遣作为国家教委外事局专家处的外派教师从1984年秋开始在亚丁大学任教。我们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国内几所不同的大学,其中五位毕业于复旦,分别承担亚丁大学的物理、数学及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


也门曾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亚丁大学也参照英国高等教育模式办学。时任校长兼政府教育部长曾在英国留学,毕业于剑桥大学。副校长是前东德留学归来。 我所在的物理系有六位教师,除了我和另外一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同仁外,还有一位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系主任,伊拉克人,两位在美国留学过的印度教师。一位刚从罗马尼亚留学归来的也门教师。


亚丁大学邻近机场和海滩,周边全都是沙漠。当地居民中阿拉伯人、黑人、印巴人混杂,黑人主要来自红海对岸的东非之角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也门民风十分保守,妇女外出必须带面纱头巾长袍,除了手掌和脚,脸和身体其它部位不能外露。当地警察禁止外国游客拍摄妇女儿童,甚至街景。


但大学是例外。学生多为当地人,也有附近地区如约旦、巴勒斯坦、埃及来的。年青女学生走进校门马上取下头巾面纱黑披风,露出鲜艳夺目的服饰。 阿拉伯妇女喜爱黄金手饰项链,几乎每一位女学生都有金饰在身。课堂教学时间常常有附近的清真寺高音喇叭宣教,学生直接走到教室外的走廊里跪坐礼拜,礼毕再回教室。考试时常有学生遇到难解的题,要求起身去走廊里祷告,老师只能放行。

  

中国教师组被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生活。我们和一名随行厨师,共八人住在一幢简易的两层小楼。楼下客厅放置一张乒乓球台兼会议桌,里边是厨房和仓库兼厨师卧室,楼上共三间卧室分别按物理两人,数学两人,化学三人合住,经常“罢工”的窗式空调即使24小时不停运转也不能减轻沙漠地区炙热的温度,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当地新鲜蔬菜少,我们自己在宿舍楼外的空地开荒种植蔬菜,利用空闲时间去邻省的奶牛场运来牛粪改善沙土。大家每天轮流值班浇灌菜地,有人戏言道出国第三世界,仿佛又来到了五七干校劳动。亚丁大学副校长上门看望中国教师,指定要带些上海小青菜回去。自种蔬菜虽然量少,也成了教师组拜访中国驻南也门大使馆以及中国医疗专家组、工程专家组的专属礼品。这些蔬菜不仅增进了友谊,也慰籍了乡愁。


  突燃战火 情形危急  


1986年1月13日,学校正在进行期终考试。亚丁湾的上空被一阵突如其来沉闷的枪炮声划破。随即中午南也门总统发表广播声明称刚刚粉碎一场未遂政变。短暂的宁静过后,装甲车和坦克开上了街头,哒哒响的枪炮声也升级成火箭筒和榴弹炮的轰炸声。空中老式米格战机呼啸划过,随之而来的是远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有经验的也门学生告诉我们要尽快储存淡水和食品,因为马上要断水断电,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在浴缸脸盆甚至碗杯瓶子中放满水。亚丁大学地处各国驻南也门使馆附近,处在交战两方的中间地带,不断有炮弹落进使馆和侨民居住区内,已经有伤亡的消息传出,附近居民都拖儿带女仓惶逃出家门。教师组在没有接到中国大使馆命令的情况下只能等待。


由于断电,冰箱里食物无法保存,淡水也日益见少,到后来马桶水箱里的剩水都限量取用。五天五夜后,组长接到中国大使馆临时通知,称英国大使馆有船撤侨,愿意帮助中国使馆人员及专家紧急撤离,不带行李。18日清晨,我们来到海滩边,撤退的地方不是码头,只是交战两方在中间地带临时划定的一段停火海滩,飘扬着各个国家五颜六色的国旗,以及等候在沙滩上的数百名不同肤色的各国侨民。


  紧急撤退 与船初遇  



很远的海面上,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号在阿拉伯海下锚静静等候着。原来这艘皇家邮轮正在随英国女王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船上装备女王出访的物品和饮料,途中经过红海,接到英国政府命令驶来亚丁湾执行人道主义撤侨任务。撤退过程进行有序,妇女儿童老人先行,大家必须从沙滩往外海水深处走去,走到齐胸深的海水里才能靠近有螺旋桨的小船。


附近海面上法国海军陆战队的摩托艇绕着圈巡逻,卷起阵阵白色海浪。几艘救生艇来回穿梭,不断向远处的不列颠号运送着撤退侨民。我们下水时三四人手拉手同行,还有怀抱婴儿的外国妇女需要搀扶。走到水深处,海浪打来脚下漂浮站立不稳差点倒在水中。附近小船也在摇晃中,很难攀爬,全靠上面的水手用力拉着才上了救生艇。一阵马达轰鸣,浪花翻滚,救生艇载着我们驶向远方的邮轮。看着身后的越来越远海滩,不安的情绪才稍为放松。


  船上礼遇 平安回国  


“不列颠号”有四五层楼高,依靠船边放下来的舷梯,我们手脚并用,费劲攀登,才终于登上甲板。在这里我们受到皇家礼仪高规格接待,水手列队奏迎宾曲,洁白的长桌供应着饼干、牛奶、咖啡和英式红茶。从拂晓仓促撤离一路奔波到现在滴水未进,看到食物方才感到饥肠辘辘。英国水手热情送上干毛巾,并微笑着向大家发放邮轮概况介绍小册和注意事项。沐浴在阳光下的甲板站满了侨民和水兵,大家相处融洽友爱。我们感恩英国水手的施救并和他们在甲板上合影留念。


有人远眺,发现海滩开始有枪炮声,并且枪声越来越大……岸上没有来得及登船的人群和汽车纷纷逃离。穿梭摆渡的救生艇不敢再驶往海滩接人,陆续掉头回到深海的大船边上,游轮载着我们为躲避流弹开始向深海缓行,直到陆地变成了一条线。我们虽已经平安撤离但仍然担忧着那些没有来得及上船的同胞和友人,牵挂着亚丁大学里的学生和没有完成的考试及课业。

  

太阳西下,慢慢沉入海平面,船上通知大家去宴会厅用晚餐。豪华的餐厅用名贵木料装饰,四面的墙上陈列着英国王室历史照片以及刀和剑。此情此景让刚刚逃离战火的人们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半夜时分,不列颠号抵达东非之角吉布提,那里是法国长驻的军港。我们和数百位各国难民一起安全下船,中国驻吉布提使馆提前派车在此等候并送我们去宾馆。


我们在吉布提呆了八天,才等候到后续撤离的中国同胞,他们包括中国大使馆最后的留守人员,教师组的厨师和医疗队专家,还有一大批援建也门的中建公司工程师和工人们。我们本来是暂时躲避战火后还要回去上课的,但国家教委判断也门政局动荡暂时难以平息,命令我们直接回国。几天后中国政府派出大型专机把所有滞留的同胞接回北京,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次用专机大规模撤侨。


  再见 不列坦尼娅! 


劫后余生,我虽然扔掉了所有行李,但幸运的随身携带了照相机,才得以留住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些的照片见证了中英人民之间的友谊。


1986年十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 英国皇家邮轮随女王出国访问停泊在外滩黄浦江码头。上海市长及地方政要名人应邀出席英国女王在船上举行的招待会。我委托出席晚宴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先生(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带上两张照片转交给英国皇家邮轮船长。1986年10月19日上海新民晚报第六版上方刊出了我作为亲历者讲述了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号Britannia救助复旦教师的故事的报道。

  

后来经谢希德校长转交给船长的照片也有了回音,我收到不列颠号船长、海军少将J·Ganier在离开中国前发来的信。信里写道:


“亲爱的国庆,非常感谢你送给我今年一月从亚丁撤退时在船上拍摄的照片和复旦大学明信片,它们令人印象深刻。我由衷自豪能够在亚丁为那么多人服务,也高兴地得知你平安回家。我将把你的照片传递给水手并出示给皇家海军看,他们必定会为执行了这样一次人道主义的行动而骄傲。我们这次出访受到上海人民以及所有政府机构非常热情的接待,确信我们这次载入史册的访问必将极大促进和连接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合作。我们深信不久会再次访问中国, 并满怀希望期待着这一天。”


2016年圣诞期间拜访“不列颠号”回沪后,我收到退役船长J·Ganier先生的第二次来信:


“亲爱的柯国庆教授,我很感动在12月14日收到您礼貌而又慷慨的来信,在您最近参观皇家游轮之后Tasmin Job将它发送给我。我还记得1986年底随女王陛下在上海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你寄给我的那封信。


非常感谢您再次来信以及信中所附的照片,我准备将您的信提供给皇家游轮协会的成员,我知道他们会受到那些参与撤离行动的人的赞赏,我们都很高兴能为你们服务。你还慷慨地提到了正在考虑是否可能有一艘替代皇家游轮的新想法。如果这对正在进行的研究是适当的,我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将你的信交给研究组?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我也能完全理解。


我希望你和你的家人有一次非常有趣和愉快的BRITANNIA之行,并重温美好的回忆。由于2016年是(亚丁)撤离30周年(纪念),人们重新开始有了兴趣,我很高兴附上皇家游轮圣诞卡,并向你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三十年世事沧桑, 这次我们重访不列颠号,备感亲切和熟悉。


爱丁堡是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号的母港,该船退役后在港口建设了专门的博物馆,它和岸上大型购物中心相结合。我们仔细参观了驾驶舱和所有船内展览品和陈设,尤其是我曾经到过的宴会厅和甲板,重拾回忆,心怀感恩。此行我们受到高规格接待和礼遇,获邮轮博物馆赠送的专门准备的礼物,并被邀请在邮轮顶层咖啡厅品尝专备的皇家咖啡和精美点心。美食触动的不仅是味蕾还有深深的回忆和三十年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