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英语江雪:天秤在左,教棒在右
19级英语类 黄一夏
06级英语江雪:天秤在左,教棒在右
19级英语系 黄一夏
2月26日,下午三点,回暖以后,下起了第一场春雨。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隔离依然必要。遗憾的是,原本与学姐的见面计划搁浅;庆幸的是,依旧能通过网络约谈,给在家的生活多一些养分。
生活依旧在继续,工作也是,电话那头的江雪老师在忙着适应特殊情况下的网课教学,努力为孩子们护航,维持正常的学习节奏。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幽默的江雪学姐自嘲成了“学习区十八线主播”,把家中的书桌当成了讲台。
江雪,是复旦大学06级英语专业的学姐,也是华师大一附中的在职教师。在这次三小时的电话访谈中,我了解了一些江雪学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也对自己要面对的未来有了更具体的预想。
江雪学姐在复旦大学读本科时,修读了英语和法律双学位。虽然身在外文学院,法律也一直是江雪的心中所爱。本科毕业以后,江雪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三年,尝试了助理律师的工作,也曾做过法律援助。后来因为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综合考量,她还是选择执起教棒,走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在校学习时期,江雪学姐就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做了不少准备。在法律方面,她有着诸多的实习经历,从在公证处、法院坐班实习;到在法律援助中心,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再到在人民调解中心,学习心理学,掌握调解谈判技能,争取非诉讼解决争端,都留下了她追求热爱、关怀社会的印迹。她也曾在大二的假期尝试了不少家教工作,在体验的过程中,初次尝到传授知识、育人树人的幸福感。
毕业之后,两个向度的工作经历,也给江雪带来了丰富的体验,体会到了两个行业对从业者的挑战。刚刚在律所入职时,发掘案源是她首先碰到的瓶颈。寻找案源是一家律所生存的现实挑战,也是律师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只有通过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对身边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够克服。另外,作为女性,在律师行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承担较大的工作量和出差任务,处理刑事案件时难以预料的惊险,都对从业者的身心是巨大的挑战。在转行做老师后,这份职业也不是一帆风顺。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特殊性,转正之前要经历一年的实习,在这期间,会有很大的工作量和适应岗位的挑战。刚刚入职时,江雪就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优势,一方面,她是复旦英语专业毕业,有着扎实的英语学科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她也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所以相比同行人,在教育学方面有所欠缺。胜任高中英语教师的任务,既需要过硬的英语专业能力,也需要教好学生,带好班级的管理能力和素养。幸运的是,江雪遇到了一个的经验丰富的领路人,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他非常耐心细心,手把手地向她传授经验,从撰写教案,到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再到布置回馈作业。在这段磨合期内,江雪学姐克服了入职的困难,通过上公开课、跑家访等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不断学习与反思,提升了综合素质,逐渐对做好英语教师这份工作积累了自信和能力。
然而,成长不断,挑战不断。即使在有了五年的教师工作经历以后,依旧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对高中教师的新要求。从狭义上来说,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事关学生们学习方式的调整,也需要教育行业从业者们加快脚步助力它的实现。一个重要的拐点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学教材的更新,原本牛津和新世纪版本的英语教材更新为上教版和上外版,随之而来的是教法和考法的整体性调整。两次的高考英语考试机会、水涨船高的考试难度,既提高了完成高中教育的门槛,也增加了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要求。从广义上来说,近一两年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晰,从日常教学进度的追踪,到考试所反映的学生学习状况,都有所体现。这次流行的新冠肺炎也正是一个契机,鞭策教育行业的数字化的推进,倒逼老师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屏、直播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网上教学,可以预见的是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当我听罢她多彩的个人工作经历后,询问她对于“大学生要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位置?”这一问题的看法时,她回答说,“合适的位置”难能可贵,她是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调整和改变方向,审视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什么阶段,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追求,从而明确了目标。在大学生职业的规划中,若是生活条件允许的话,她认为应当把喜欢的排在第一位;擅长的排在第二位;适合的排在第三位。三位一体,找到真正“适合”的职业是非常难得的。再从作为学生,社会资源的接受者,到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向社会付出的转变中,不断去经历,去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实习是一个良好的跳板,在作为学生和实习生的双重身份下,度过心理的缓冲期,完成适应社会的过程。
复旦是联系我和江雪学姐的一条纽带。对于江雪学姐来说,母校复旦意味着许多。首先,从物理意义上来说,复旦是一所名校,复旦的学校建筑,更是壳子里具体的复旦人,构成了她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复旦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获得丰富经历的机遇。其次,从个人生活来说,通过复旦形成了现在的社交圈子,其中不乏志同道合的校友;同时,复旦也为她和丈夫的相遇相知相爱牵了红线。“复旦人”的标签有一种魔力,似乎自带亲切感和信任感。再次,从精神层面来说,江雪在这里完成着她的人格塑造,这里有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学术自由、见解独立,四年的经历也使她熏陶出了“自由而无用”的气质。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不只是有形的物质和成就,更是一种不断内化知识和道德,追求终极意义上的灵魂自由的情怀。
从江雪学姐的经历中,我看到了她所作出的种种选择,与功利主义者的信条背道而驰:无偿的法律援助,家教服务,阅读“闲书”,看剧听音乐会……选择做教师既是因为希望通过稳定到达理想的生活状态,留恋象牙塔的纯粹,也是因为希望看到下一代人能够成为有能力,有学识,有胸怀、责任、担当的社会人。这是一个不曾忘记关怀社会,关怀自我的人。她是个平凡的幸福主义者,也是个顽强的反抗者,左手将天秤作为盾,右手将教棒作为矛,反抗着这个功利遍地,情怀让位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