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一域,心怀大局 | 校友缪长喜在复旦大学202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1-06-28|校友走访

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祝贺各位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启新的征程。


今天重回母校,望着曾经的教学楼与宿舍,望着你们年轻而有朝气的面庞,是那样的熟悉与亲切。1996年我从化学系博士毕业,投身中国石化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石油化工领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赶超、创新、比赛,分分钟都在发生。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一个中年人,见证祖国的突飞猛进,见证浦东的创新突破;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研究员成为一名教授级工程师,用自己的科研努力做好中国石化行业承前启后的垫脚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我想我用我大半辈子的经历去兑现了这个承诺。


今天如果我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感悟,我想主题就是:立一域,为全局——立足一个领域,但是要心怀整个大局。具体来说,我想送给大家四句话:


第一句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为了弥补我工业实践的短板,春秋寒暑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常常进入十几米深的反应器参加催化剂的装填,在密不透风、粉尘密布的反应器内一待就是半天,就是怕催化剂装填出现差错。当我从反应器内爬上来时,满脸粉尘,连体服也被刮破了,我自己调侃道,“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拍戏的,凑近了看才知道是装填催化剂的,全然没有了读书人的斯文”。我一直的记得我的导师高滋先生和我说的一句话:做科研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否则是要闯祸的。所以科研并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科研的重要内容。深入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是对岗位负责、对工作负责的表现。


第二句话是:用行动热爱祖国。虽然我在行业深耕二十多年,但是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许多抉择。2001年12月-2002年11月,我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回国前,向伯克利的导师Gabor A. Somorjai教授辞行,这位世界表面化学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是重复那句话:“如你愿意,希望你能留在我的实验室工作。”甚至连研究课题都给我安排好了,是当时最热门的“可燃冰开采与应用”的相关技术研究。面对导师的真心挽留,实验室前瞻性的科研项目,课题组良好的科研条件以及丰厚的待遇,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我深深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用谁的技术都没有用我们自己的技术心里更踏实,不求名利,不求闻达,用行动热爱祖国才是圆梦的方式。


第三句话是:用坚忍成就伟大。大家都经历了长久的科研,知道求学之路的崎岖,但大家面向的新征程也不会一马平川。我工作起步阶段,一年大约要做100-150个催化剂样品,最后只有2-3个好的,有些样品是经过周密计算的,整个团队都认为应该是能够成功的,但是做出来偏偏就失败了,“化学性能比较好的,物理性能不行,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重来”。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回报。我们研发的催化剂性能上整体超越国外产品,实现了该催化剂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出口的华丽转身从而彻底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我本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65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9项。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个人发展也是,希望大家面对人生曲折,用坚忍成就伟大。


第四句话是:将个人融入团队。从追赶,走向引领,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研究过程中,我的团队与诸多单位协力攻关二十多年才有了上述的成绩,才打造了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靓丽名片。希望各位同学时刻牢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大家一起走。将个人融入团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密码。


各位同学,“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论大家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愿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建设国家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上贡献出更多的复旦智慧和力量。最后也代表广大校友衷心感谢母校,感谢我的导师——高滋先生和各位老师,祝愿母校蒸蒸日上!祝愿老师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