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干老校友汤国裕向学校档案馆捐赠复旦大学同学参加军事干校纪念册、纪念章和学生证。
纪念册长12.3厘米,宽9.4厘米,封面红底金字,中间是复旦大学参干纪念徽章。扉页上题有“向光荣参加国防建设的青年同学致敬!”,内页有毛泽东和朱德头像,“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字样,保送委员会工委会委员章靳以教授的“保送委员会致辞”和学校师生积极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活动照片,《青年之歌》与《解放军进行曲》的歌谱,以及同学的签名。这本纪念册不仅是汤老校友个人的参干记忆,更从侧面折射出复旦大学师生与祖国同向同行,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的炙热情怀。
▲
复旦大学同学参加军事干校纪念册
▲复旦大学同学参加军事干校纪念册内页(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纪念章为铜质,中间为空军、陆军、海军士兵形象,上方为国旗和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图案,底部是“复旦大学参加军事干校纪念章 1950”字样。
▲复旦大学参加军事干校纪念章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建志愿军赴朝作战。12月,为了建设国防力量,国家发出动员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号召,复旦大学随即组织报告会、动员会、座谈会等活动,号召青年师生踊跃报名参加军事干校。此时汤国裕虽入学仅仅数月,但毫不犹豫地提交申请,报名参干。
▲汤国裕学生证
汤国裕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汤书年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开设私人诊所,门口悬挂“美国纽约注册,汤书年医学博士”的招牌,问诊者络绎不绝。长兄汤兴伯,又名汤国祥,学生时代便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进步活动,汤国裕受其影响,思想上要求进步,每当其兄在家召开秘密会议时,便帮着在外望风,防止特务袭扰。
▲军事干部学校学员申请书(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
1951年1月4日,复旦大学张贴红榜,共有283人被批准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汤国裕原本打算参加空军,因其专业特点,最后被化学兵学校录取。学校还举行了“复旦光荣大会”,汤国裕等被批准参干的同学走进会场时,全场纷纷起立,抛着帽子、围巾,敲着锣鼓,鼓掌欢呼达半小时余。
1951年1月9日,汤国裕等参干同学在北站集合,踏上前往军事干校的征途。临行前,长兄汤兴伯和长嫂卢锦秋寄语汤国裕“坚决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但父母担忧战争残酷,部队生活艰苦,表示反对,面对压力,汤国裕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信念毫不动摇,毅然地登上离沪列车。站台上,他母亲喊着他的名字从车头跑到车尾,想拦下他,汤国裕怕被发现,躲在小桌子底下,同行的战友围在四周打掩护,直至火车驶离车站。这段难忘的回忆不仅汤国裕记忆犹新,其他参干同学也对这段记忆印象深刻,父母爱子心切,不忍其远离膝下,子女志在保家卫国,都令人感动。
汤国裕在四川江津(现为重庆江津市)的化学兵学校学习半年,后学校搬至北京昌平,参干入伍的青年学生们再次被送进北京的四所大学继续学业。汤国裕先后在燕京大学化学系和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毕业后回到部队研究所工作,1969年转业回上海化工局塑料公司工作。
参加军事干校的优秀青年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的知识化建设,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实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汤国裕老校友捐赠的纪念册、纪念章和学生证,进一步丰富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资源,也为日后进行校史展览和校史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档案馆将充分利用宝贵的档案资源,多途径地开展宣教活动,充分激发档案文化育人作用。
▲汤国裕及夫人翻看复旦履痕纪念册
来源:复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