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校友班集体捐赠冠名教室背后的深情!学长学姐寄语“复旦人”

2025-09-19|捐赠故事

初秋的复旦校园,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满怀憧憬迈入了校园,期待在这里开启人生的崭新旅程。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就在这个开学季,复旦的许多角落也悄悄“上新”了


或许是你聚精会神听讲时所在的教室,或许是你漫步林荫道时擦肩的一棵树木,或许是你停下忙碌的脚步休憩片刻的长椅,这些看似寻常的校园风景背后,藏着来自校友与班集体对新“复旦人”的温暖期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值复旦百廿校庆之际,众多校友班集体将深厚的情谊扎根于母校土壤,每一处暖心的捐赠,每一个独特的故事,都在诉说着属于复旦人的浪漫与传承。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冠名教室”背后的班级捐赠故事,感受来自学长学姐的美好寄语




世界经济系1986级(8626)

捐赠项目:H3106教室

图片






图片


捐赠背景缘由

今年是复旦百廿校庆,也恰逢8626班校友毕业35周年。光阴流转,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而母校推出的班级集体捐赠项目,让每位校友都能通过一砖一瓦、一树一木表达自己对母校的心意。在邵同学的动议下,身处世界各地的同学积极响应,一周内完成筹款,共同认捐了3106教室。


对8626班校友而言,三教不仅是读书求学的地方,更是青春和理想的起点。因此,他们希望将这份美好记忆转化为激励,将承载青春记忆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永久的精神坐标,陪伴新一代复旦人走向更远的世界。

图片
铭牌寄语解读
图片

顺着读是“开放”。复旦世界经济系是当时中国大学第一个世界经济系,没有“开放”,就没有世界经济系。“开放”不仅有宏观意义,也是微观层面的,意味着三教为莘莘学子持续开放,提供二十四小时自习室。


倒着读是“放开”。“放开”和“开放”是中国经济近50年高速发展的密码。“放开“也代表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象征着思想与心灵的自由驰骋。


铭牌上的寄语是由定居在纳米比亚的左同学亲笔题写,灵动有活力,从另一角度诠释了“开放“的意义。



图片



致2025级新生的寄语

图片


从中学进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文化的碰撞,要秉持开放的眼界和心态,兼容并包,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树立起坚实的三观,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从容立足。


图片






计算机科学系1991级(9124)

捐赠项目:H3105教室

图片






9124是一个自带“团结代码”的集体,一年军训、四年同窗,让他们不仅是同学,更成为了一生的挚友。即使毕业多年,他们对母校的依恋与感恩从未褪色。在历年来的校友会活动中,总能看到“9124”这个熟悉的名字,他们曾以集体名义资助河北易县的贫困学生,支持她们从小学直至大学毕业,将复旦人的善意不断延续。

图片
铭牌寄语解读
图片

“>Hello,world!_”是一句带有专业特色的捐赠寄语。在编程的世界里,它往往是开发者学习一种新语言时编写的第一个程序,打印的第一行输出。而对于复旦的学子来说,它更像是一声问候与祝愿,鼓励他们推开通往世界的门,勇敢去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务处设计铭牌时,特别还原了程序运行时的画面:“Hello, world”前有提示符“>”,后有光标提示“_”,仿佛这句代码正在一明一暗地闪动,犹如对母校的情谊与探索求知的精神,持续生长,永不停歇。



图片



致2025级新生的寄语

图片


愿你们从这里出发,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图片



这些来自校友班集体的温情回馈,不仅是送给母校的礼物,更是赠予新生的第一课——关于铭记,关于传承,也关于爱。它们静静地联结起跨越时空的情谊,也诚挚地鼓励着每一位初入复旦的学子,期待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


暖心的捐赠故事,仍在校园各处悄然延续。一张长椅、一把秋千椅、一张书桌、一份奖助学金……还有许许多多的角落,都承载着校友班集体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祝福,愿未来有更多新的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图片



“冠名教室”捐赠方式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间教室载春秋。母校邀您认捐教室,支持师生共创开展智教智学以及科研创新项目探索等。首批开放捐赠邯郸校区第三教学楼教室。


捐赠金额:10-25万/10年,十年后享有继续认捐优先权

地点:以邯郸校区第三教学楼为试点首先开放

图片
冠名教室捐赠


图片


来源:公众号 复旦大学校友总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