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法律陈懿: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才能知道怎么去强大
19级法律硕士刘晓映
陈懿学姐,是复旦法学院09级的本科生,毕业之后赴美读了LL.M,回来之后在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和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工作过一段时间,目前在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从事合规和争议解决业务。与学姐的第一面就让我见识到了律师的工作有多么忙碌,可能临时需要开一整天的会议,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这使得这次见面尤为珍贵。初见学姐,得知其丈夫杜承彦也同为律师,目前供职于金杜律师事务所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业务,两人在工作中相知相识相恋,如今共同经营着一个幸福甜蜜的家庭。在与学姐及杜律师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学姐和杜律师不仅对自身的经历做了一个比较细致的介绍,同时也使得我对律师行业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使得我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设想。
个人经历
在复旦本科毕业之后陈懿学姐选择赴美学习,她觉得这是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去其他国家学习生活,一方面增长了见识,切身体会到了其他地方法律与国内法律的差别,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上面的阅读;另一方面,国外学习的经历对未来的工作也十分有帮助,所见所闻,融入当地的生活,这是可以与人分享的经历,是跟旅行所不一样的。学姐鼓励我们有机会一定要把握出国读书的机会,开拓自己的眼界,不必过多纠结于出国读书的时间成本,在年轻的时候所做的选择不应该以对错来评判,而是应想办法把每一次选择都化为日后自己积累的财富。不用想太多功利的理由,因为有些收获往往来自于不经意之间。比如,一些新兴的法律业务中,往往希望律师能够有与来自英语母语国家进行专业沟通的经验,这是一般的旅行往往所不能带给我们的。
回顾工作经历,最开始陈懿学姐从事的是知识产权类的非诉与诉讼业务,目前从事的是合规、争议解决业务,她认为争议解决业务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十分需要临场表现的事情,在法庭、仲裁庭开庭时的表现,更多的是在前期的准备。非诉和争议解决业务的日常工作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她鼓励我们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可以多尝试不同的业务,这样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她认为无论争议解决也好,非诉也好,在律师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细心跟有心,律师的工作并不像我们看的律政剧,低年级律师做的更多的是一些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比如装订文件、翻译文件等。但是装订证据每个人做的也不都一样,有些人就是单一的装订证据,但是有些人就会去看证据里面是什么,证据的目录怎么编排的,一般会涉及哪些类型的证据;再比如说翻译文件,有些人就是机械的翻译,但是有些人会去学这个合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哪些条款是每个合同都基本具备的,有哪些条款会随着合同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法律备忘录的结构、格式是怎么样的等等。所以看似很机械的工作都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的。
工作之外,陈懿学姐喜欢看音乐剧和旅行,她认为除了工作之外需要有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放松的方式。在工作时也会发现,兴趣爱好可以成为打开与人沟通交流的一个点。因为除了专业领域,一些客户会通过律师的个人爱好来与律师建立起沟通的切入点和良好的桥梁,这一点在与一些国外客户的沟通中尤为显著。比如曾经有过一个美国客户来自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城市,很少有中国律师曾经到访这个城市,但在与其沟通中陈懿学姐偶尔提到了曾经短暂地在该城市游玩,马上就拉近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上图为陈懿在南极旅行的照片)
工作现状以及未来打算
陈懿学姐认为律师事务所的平台可以带给律师很多接触大量、新型业务的机会,这对于年轻的律师而言十分重要。此外,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高年级愿意分享自身经验与知识也将使得年轻律师颇为受益。关于未来是否继续从事法律行业,陈懿学姐和她的丈夫杜律师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杜律师建议人生定方向最好是在30岁以前,因为在此之前整体的大环境会给予年轻人试错的机会,但在步入而立之年后,作为律师必须要面对客户、合伙人的期待,期待一个年纪较长的律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提出成熟的解决方案。当然,一些同学也会遇到做的业务领域并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领域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换方向是可行的,但是需要趁早。杜律师结合自己自身的经验,他的本科是理工科专业,研究生时选择了法学院,在毕业前也曾尝试过公司业务的律所实习,但是很快发现自己对公司类业务的兴趣不大,也无法发挥自己理工科背景的专长,因此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果断选择了专利工程师的工作。
对于律师还是法务工种的选择,陈懿学姐认为,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往往能够使得年轻的法律人快速成长,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可以帮助年轻法律人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案件和项目、更多的来自不同行业的需求。当然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律师、法务两种职业的互相转换是很常见的,关键在于是能够将前期的经验转化为下一份工作的支持,比如待在同一个行业、同一种执业领域。当然,在身份转化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比如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生活节奏的转变,比如涉及的利益体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也需要个人有意识地去转变。
关于行业前景及痛点
对于行业前景,陈懿学姐认为,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市场也呈现行业的分工精细化。距离而言,十年之前的律师可能需要兼顾非诉和诉讼业务,现在的律师大多是专攻某一种业务,比如公司类业务、资本市场类业务、知识产权类业务等。将来执业领域会更加的细分,比如精细分到通信、娱乐、医疗、数据保护等,越往后,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围绕行业开展的法律服务也会更加专业、更具有针对性。律师会渗透到某个行业,就是说律师不仅仅只是一个律师,同时也是某一个行业的精通人才,了解行业运作的商业模式及潜在逻辑。对于律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但得精通法律,还得精通某一个行业的知识。所以这对律师学习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需要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而在学校里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的能力。有的时候,律师在一个项目上,要在几个月内掌握一个行业最重要的东西。
说到行业痛点,杜律师本身是从事知识产权有关的业务,他提到,知产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得不到重视,而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陈懿学姐所从事的商事诉讼和合规也有些类似,企业在做并购、投资、上市时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会很重视,但是往往上市的时候会栽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比如说,多年前签订的一个合同不愿意履行,之前的投资款项不愿意按照合同条款来履行。企业有时会以为违约的成本很低,但是实际上违约的成本并不低,违法的成本是在不断的提高的。
学姐寄语
访谈一开始,陈懿学姐和杜律师就对法硕专业给出了十分真诚的建议,杜律师还分享了他求职过程中的坎坷供我们借鉴,这让我受益匪浅。杜律师本硕均毕业于上海大学,本科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学的是法学,毕业时面临着最大的难题就是很多就业单位可能会不太重视法硕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一些法硕的同学可能同样也会遇到这种困惑。对于这个问题,杜律师建议首先就是要从心态上转变过来,在念书时大家可能会很重视成绩,但是在工作的时候看的更多的是是否细心、考虑问题是否全面、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实践能力,所以要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就是找工作要趁早,目标要明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最后就是要积极投简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面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