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战疫者 | 陈宇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守好国门第一哨

2020-03-23|防控抗疫

他们不直面治疗,却同样在一线挥斥方遒;他们不治病救人,却同样激扬文字助力抗疫。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和新闻学院党委组织牵头,党支部成员助力,结合各自专业优势,推出了「公卫战“疫”者」系列活动,记录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公卫校友的故事。“团结、服务、牺牲”,疫情面前,复旦人在行动!


陈宇炯,复旦大学2001级公共卫生本科、2010级硕士,现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旅检四科科长。身为党员,他长期坚守在旅检一线,曾参与甲流、埃博拉、黄热病等传染病的疫情防控工作,具备丰富的卫生检疫工作经验。


检疫、防疫工作,对陈宇炯而言并不陌生。在他所属的部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行李物品监管、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等都是日常任务。换言之,他和同事们需要负责高压打击危害国家社会安全的走私行为,严防国际重大传染病跨境传播,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守卫国门一线。

其中,口岸卫生检疫的具体内容包括出入境旅客传染病排查、重大疫情防控、口岸传染病监测等,作用在于拒疫病、疫情于国门之外。每日,旅检处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红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一系列步骤,从成千上万的旅客中甄别出有风险的对象,并对这些监测出来体温高的、申报自己有症状的、有重点地区旅行史或接触史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送检,从而排查出传染病病例。



而浦东机场是国际性枢纽,客流量大,因此5+2、白加黑、365全天候,就是旅检的工作模式。陈宇炯说:“只要有航班,我和同事们就要坚守在旅检现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的工作节奏由4天2个班,1班12小时,调整为一班24小时,通宵成为常态。

疫情伊始,海关总署就启动了出入境健康申报制度。健康申报卡也随疫情变化而变动,于3月3日0时启用了第四版。基于申报内容,采取措施,不错漏任何一个应查必查。

初期,疫情在国内爆发。为防止病例输出,卫生检疫人员配置向出境倾斜,出境旅客的检疫力度也加强了。后来,随着归国人数的增加,在内防输出的同时,他们的工作重心也逐步转移到排查入境旅客上。及时发现,转运隔离,以防境外输入。实际上,严防严控输入性病例这一工作在春节前就开始了

近期,航班量逐渐恢复增加,加之此次疫情涉及地区多,陈宇炯坦言,他们的工作量的确翻了好几番。我和科里仅有的两名流调医生经常一穿上中风险防护服就是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能躺下休息一个小时都是奢望。前来支援的上海海关其他隶属关的同志们,也和他们一样,通宵工作。



物资紧张的情况也总是存在的。于是,他们将一次性面屏经消毒后反复使用,穿上中风险防护服就尽量少喝水、少脱卸,N95口罩也不舍得扔,医用手套缺了就用胶带固定乳胶手套……办法总比困难多,上岗一定要把防护工作做到位。

工作负担重,仍坚守在防疫一线,是责任感使然。他们的使命是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健康安全,保障国门安全。守好国门第一哨是我们国门卫士心中永远的信仰。”

上周,浙江青田曝出多达8例确诊病例是因瞒报从浦东机场入境。谈及此事,陈宇炯表示,面对汹涌的舆情“指责,一线工作人员难免情绪低落,难以平复。不过,他们一如既往地按照上级方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不放过一丝细节,不留下一个死角,很快就取得了成效。比如,接到联防联控信息后,他和科里两名流调医生从3月2日晚连夜作战,其他同事们运用大数据手段全面筛查、排摸,在当晚从曼谷飞往上海的三架航班中排查出多名来自伊朗的归国人员,其中部分人员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着,他们对所有排摸出来的旅客进行了健康申明卡验核、测温、咽拭子及静脉血样采集送检、现场血常规分析、人际关系调查。经过综合判断,将有症状人员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排查,无症状人员则移交地方进行集中隔离。传来的反馈显示,在被隔离人员的送检样本中有四例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不久,这四人也先后被确诊了。


除了感谢一起奋斗的战友们、理解并配合的旅客们,陈宇炯也感激家人。为了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他下班回家后采取了自我隔离措施。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独自照顾生病住院的女儿。陈宇炯对此有些愧疚。想到防疫工作能使更多家庭免受疫情的影响,他义无反顾。



作为公卫人,陈宇炯觉得每个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公卫人都了不起,在细节上较劲,守护着公共卫生安全。他犹记上大学那会儿,正逢非典,当时很多人说,公卫人的春天来了。这么多年过来,他有感而发:“公卫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许小小的付出并不能换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惟有坚持,不断修炼内功,才能真正看到公卫春天的来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共青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委员会
撰稿:公共卫生学院 蒋楠 新闻学院 麻慧琳
2020.3.17


来源:“卫鸣”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