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战疫者 | 浦东博士团:疾控“隐形侠”

2020-03-24|防控抗疫

他们不直面治疗,却同样在一线挥斥方遒;他们不治病救人,却同样激扬文字助力抗疫。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和新闻学院党委组织牵头,党支部成员助力,结合各自专业优势,推出了「公卫战“疫”者」系列活动,记录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公卫校友的故事。“团结、服务、牺牲”,疫情面前,复旦人在行动!


浦东博士团,一个现就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校友团,他们都是工作后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职培养的公共卫生博士。叶楚楚,2015级流行病学博士,传染病防治与消毒管理科副主任,在疫情防治中负责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周弋、薛曹怡,2009、2015级流行病学博士,所在的信息报送组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交互中心”。李小攀,2016级流行病学博士,所在的信息报送和舆情监测组负责疫情数据集聚的可视化分析以及相关新闻的舆情分析。

(浦东疾控中心,疾控主任与集结的复旦公卫博士们,左起:薛曹怡,李小攀,周一心主任,周弋,叶楚楚)



新冠战疫
从来不是一场
只属于病患与医护人员的战役
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
考验着社会信念与凝聚力
也挑战着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并没有直面病毒
他们的成果也并非立竿见影
但却用智慧和汗水,剖析数据,把握全局
用信念与勇气
构筑起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一道坚墙


浦东,作为最早的国家级新区之一,人口、地理面积约占上海市的四分之一,过境旅游、探亲访友、工作生活的外地来沪人员较多,疫情防控工作量较大,任务严峻数量。

1月15日,浦东新区疾病控制中心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视频会议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战役随之打响,叶楚楚、薛曹怡、周弋、李小攀陆续加入了疫情防控工作组,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每周无休,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在中心紧锣密鼓地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报送、疫情研判和舆情分析等工作。

疫情研判会(左起:李小攀,郝莉鹏副主任,周一心主任,叶楚楚,王远萍,周弋,薛曹怡)

准确了解病例可能的感染来源,发病和就诊过程,判定病例可能涉及的轨迹并据此判定病例可能密切接触的人群,需要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员(简称“流调员”)开展大量、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这就是叶楚楚所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的小组成员的工作日常:接收来自医院报告的疑似病例,核实信息并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只有做好这第一步的关键性源头防控,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已知病例的扩散,及时隔离可能被感染的人,减轻病人诊治负担。


(叶楚楚所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开展流调和研判工作)

这是一份繁琐却容不得一丝疏漏的工作。为了详细了解每个病例的可能暴露史、密切接触者等信息,摸排出全面、清晰的病毒传播路径,流调队基础的功夫就是“问”:问清楚病例发病前后很长时间内的所有行程,不厌其烦、事无巨细。为此,流调员经常会遭受调查对象的不解和质询,,但遇到更多的是患者的感谢与关怀,“很多患者在在电话中感谢我们的帮助,还让我们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流调队从这些温暖的小细节中获得了巨大力量,“有时候这样一句暖心的话语就能让辛苦工作的流调队员热泪盈眶。”

而疫情期间的各项信息汇总同样重要,为疫情研判和评估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报送组可谓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交互中心”:流调组、密接管理组、集中点组、实验检测组等各组信息都在此交汇。各组工作在此联络沟通,疫情动态数据不断更新,而正是这些数据分析支持着防疫工作的评估与决策。

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几位博士每天都忙得连轴转。李小攀告诉我们,他们不仅需要构建浦东病例的标准数据库,分析聚集性疫情病例活动轨迹,还要收集全国、上海重点关注城市和泛长三角城市群的疫情数据。薛曹怡自1月20日加入工作组来,还没有休假过,每天超负荷运转16乃至18小时,最忙碌的两周每天2点才睡。一个月满格的工作状态,她觉得“是情怀在支撑着我和身边的同事”。

尽管辛苦,但是正是最朴素的支持温暖人心,来自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总是被每一位疾控人反复提及。全家都很支持薛曹怡的工作,父母和婆婆轮流照顾小家,先生肩负起两个孩子的教育重任,两个平日黏妈的娃也瞬间懂事了许多。李小攀的夫人则作为同区的医院医生,和他一起站在了抗疫前线,互相鼓励。周弋四岁的女儿通过微信对她说:“妈妈,我长大也要和你一样,帮助那些生病的人。”叶楚楚则很清楚地记得那个加班到很晚的除夕夜,那盏家中为她留的小夜灯,塞在枕头下的红包:“小家的温暖也能反映出整个社会面对疫情的态度,虽然有很多艰难,但大家彼此扶持、共同面对,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在这场全国抗疫的战斗中,他们是所有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缩影,疾控人作为本次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在防止大量潜在病例的发生、减少疫情扩散和蔓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周弋的话来说,疾控工作者更像是“战疫”中的“隐形特种兵”,担负着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样与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应急物资储备发放、消毒消杀、健康宣传等工作任务。因为有他们的努力,及时发现隔离了传染源、保护了易感人群、切断了传播途径,减少了疫情扩散和蔓延,这些贡献无法用直接的数字体现,他们的工作悄然无声,却力顶千斤,公卫专业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李小攀:用公卫意识容纳多源声音,用公卫知识服务社区居民)

作为受过高等公共卫生教育的疾控工作者,博士团们还关心着学校的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结合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认为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在未来更加需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指导、样本采集和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疫情数据分析,都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功底;另一方面,加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践课程,可以设置更多的应急处置、城市安全管理等专项课程,深度剖析防控实战等案例,让学生们从案例中体验书本知识和现场工作是如何融会贯通的。

(薛曹怡:认真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做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公卫人)

公共卫生工作是一份公益性的工作,面临压力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其他行业所无法体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博士团对后辈们寄予了深切的热望:“认真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做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公卫人,用公共卫生的意识容纳并辨别多源化的声音,用公共卫生的知识引导和服务差异化的居民。”


共青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委员会
撰稿 | 公共卫生学院 王  玉
新闻学院 汪祯仪
图片 | 公共卫生学院校友 叶楚楚
周弋 薛曹怡 李小攀
排版 | 公共卫生学院 范经志
2020.2.28


来源:“卫鸣”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