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级新闻系李婧:新闻人,一直在路上

2021-11-24|校友走访


新闻人,一直在路上

——96级新闻系李婧



李婧校友是我校96级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李婧老师从事记者工作二十二年,一直坚持在新闻第一线。毕业后李老师就怀揣新闻理想,进入广州日报,工作至今。广州日报是全国报业的改革先锋,中国的第一家报业集团。李老师大学期间的大小实习都是在广州日报度过的,毕业后就被当时广州日报的社长总编留了下来。可以说广州日报是老师坚守二十多年记者生涯的“战场”。


李老师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广州日报的机动记者部,在这里她做了三峡移民等采访;之后,她来到经济新闻中心,跑质量监督、技术监督、环保物价、房地产等新闻选题;后来李老师被聘为经济新闻中心财经新闻部的主任。现在老师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全媒体经济部主任。


李婧老师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各类经济新闻的策、采、编、发,不仅包括财经新闻,还包括涉及如国资委、统计局、商务局等政府部门的新闻。除此之外,老师还指出新时代的全媒体要做好新闻加服务的工作。“融媒体时代,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新闻服务探索。”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



新闻人,需要主动学习


李老师的日常工作大多与经济类的新闻有关。虽然李老师在大学里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但在日常工作中她依然可以做好相关的报道。她说,“复旦带给我们的主要是一个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在这些能力基础上,更多的是我们自己主动的学习。”李老师刚到广州时,其实也无法听懂广州白话,但她主动买书、买碟片进行学习。在李老师的部门,很多专业记者,包括李老师在内,都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他们自学各类知识,考取相关资格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储备相关知识,是新闻人良好底色的沉淀。


“新闻是一个杂家,老师教给你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你要去积极实践、拓展。我们要做这么多新闻,不去学习的话,肯定是没办法懂的。”


新闻人,要让自己变得更“全能”


新时代,对记者提出了新要求。老师在采访中说,相较于刚毕业的时候,现在自己掌握的技能要更加全面。“作为一个记者,不管你是从事新闻还是广电,你都要变得全能。”学新闻的也应该掌握一些广电的技能;学广电的记者也要增强自己的文笔;最终成为策采编发服全能型人才。老师提到,全媒体的记者在进行报道时都要带手机、电脑去拍照,有的时候也需要做视频,从拍到编辑记者都要自己完成;同时,记者也担负着新闻加服务的职能,对记者相关能力的要求更大。而作为新时代的新闻人,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新闻的种子发芽开花


李老师在进入新闻系之前对新闻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当时选择新闻专业,是因为我父亲也是文化系统的,觉得宣传工作不错。”“因为我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他可能有一种误解,觉得做新闻不是很辛苦。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新闻人是非常辛苦的。”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老师工作的高频率,老师一直在做新闻的路上。


关于复旦的学习生活,李老师说给她带来了深厚影响,也给她的新闻专业素养打下深厚基础。关于复旦,对她而言,印象最深的是老教授的教诲。“ 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和新闻理念带来的新闻理想与新闻激情,是受益终生的。”可以说,是复旦点燃了李老师的新闻理想。


二十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有欢笑也会有波折。老师也曾有过职业瓶颈,在融媒体改革之前,传统媒体的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老师说:“可能那段时间有点疲惫,有点审美疲劳,没有什么能做的事”“对于想做事的人来说,没有事做,没有突破与创新是很郁闷的事”。对于新闻业的未来,老师觉得依旧前途光明。她认为新闻始终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媒体没法取代劳动和知识密集型的新闻媒体的地位。“自媒体更多抒发的是一种言论,是自我感情的抒发。”并且老师认为技术将助力新闻业的未来发展,但技术不一定会遏制人的发展。这些技术是在不断升级的,本身新闻发展的规律、传播的规律也是跟着技术走的。只要新闻人加强学习,未来依旧大有前途。


对于未来的新闻人,李老师想告诉他们:“我觉得大家既然学了这个专业,就不要浪费你的专业背景,怎么样也要从事几年的记者工作。学会跟这个社会去打交道,学会认识这个社会。通过记者这份工作快速的跟社会各界有一个交流,有一个沟通,形成一种记者的思维,你的一生都会受益的。”


希望老师的话也能启发新一代新闻人,播下新的种子,开出新的花朵。新闻人永远在路上。


希望复旦新闻,薪火相传,不断创造辉煌。(老师的寄语)


(撰稿:刘睿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