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新闻学院杨唯汀:​走出象牙塔,深入群众间

2021-11-24|校友走访

走出象牙塔,深入群众间

——16级新闻学院杨唯汀



2016年9月,杨唯汀走进复旦的大门,抱着开阔知识与视野的期待修读博士。

2019年7月,她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以选调生的身份远赴东北,走入基层。

2021年8月,她完成街道办挂职,在吉林省广播电视局政策法规处任职。

从走入复旦深造学业,到脚踏辽远的疆土服务群众,杨唯汀始终在打开自己,朝着更大的世界探索,也融入与参与到它生生不息的发展轨道中。


复旦求学:在自由之风中生长

杨唯汀进入复旦读博是在2016年9月。她从大学本科开始就选择进入新闻专业学习,之后继续新闻学硕士的攻读。在一路顺利成章走到硕士毕业后,她来到了人生的交叉路口。她面临的抉择是继续读书,考博士,还是走入社会,考公务员。


“我还是希望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去多学习一些知识。”杨唯汀回忆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说道:“后来能够顺利考入复旦,对我来说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在复旦读博士的三年,杨唯汀收获的是学术上的指导,更是个人思想上的成长。杨唯汀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性格特别鲜明的人,但是在复旦自由的氛围中,她的思想也变得活跃和自信起来。多元的课程选择下,她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听自己想听的课,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地和老师请教问题。她遇到了许多让她收益良多的老师,其中有她的博士生导师陈建云教授。杨唯汀博士研究的领域是新闻史方向,在撰写论文遇到困难时,陈老师会提出很多建议,指导她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学术之外,陈老师还会关心她日常的读书和生活,就如同杨唯汀形容的那样,两人结下了“亦师亦友的紧密关系”。


“在复旦的求学经历,不仅仅是丰富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直到工作以后,这份影响也一直帮助着我前进。”杨唯汀说道。


远赴吉林:在最基层体察民情

选调生招收的机会在博士结束的那个毕业季到来,也是在那个毕业季的宣讲会上,杨唯汀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向基层。她的家乡并不在东北,但是在宣讲会上听闻东北地区欠发达,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后,希望能够亲身踏到这片土地之上,为国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9年7月,她成为吉林省的一名选调生,在街道办挂职。脱离大学,走入社会,杨唯汀需要面对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处事情况和频繁与居民交流接触的机会。她所在的街道是一个老工业区,“当地的矛盾比较多”。普通居民前来办公室提出诉求的,往往可能是一些常年累月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很难给予立刻的解决方案。杨唯汀做的,更多是安静地倾听居民的诉说,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抚平他们的情绪。“很多情况下,居民并不清楚国家的政策,但是你和他们沟通清楚之后,他们会理解。”杨唯汀说道。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集体和环境,她还要努力褪去自己“社恐”的心理。她提到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性格并不是特别外向。但是来到基层后,她渐渐主动地去向同事请教,去多跑腿,从而更好地了解新的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自己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任职省广电局:要意识宣传也要服务群众

街道挂职的两年经历结束,杨唯汀按照选调生的流程,在2021年8月,进入吉林省宣传部工作。和街道工作不同,她现在所在的部门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政策制定和法治宣传。不同于先前和基层的居民直接打交,她现在更多是处理机关内部的事物和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


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杨唯汀常常需要处理一些细碎繁杂的日常事务,包括制作表格、撰写汇报总结等。“挺忙的,同事都经常加班。”杨唯汀表示。这对她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成长机会。她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去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分析复杂的问题并去解决他们。来到现在的部门,不满3个月,她敏锐地感受到现在的工作不仅要求她有正确的政治意识,更对她的综合素质提出考验。她会默默地记下别人问她时她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回头找同事和领导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强化知识储备。


在杨唯汀看来,不论是在基层挂职,还是回到省级单位工作,工作的重点始终是为群众服务。基层一线工作是最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岗位,能为他们解决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同时也能起到下情上达的重要纽带作用,需要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省级行政部门的工作虽然并不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但同样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既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好正面舆论宣传工作,也要不断优化自身行政能力,致力于打造服务型、高效型政府。


“公务员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都干着很细很杂的活儿,每天的工作平凡简单甚至重复。”杨唯汀说,“但庞大的机器需要每颗螺丝钉的正常运转,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送给学弟学妹的话:

相信自己选择的路,坚持走好脚下的路,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撰稿:吴萌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