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外文袁雁悦:用心的话总是会走上想走的路

2020-04-03|校友走访

06级外文袁雁悦:用心的话总是会走上想走的路

16级英语金思捷


   人生当中有很多选择,面对选择,我总是有所恐惧,我想选择一个万无一失的答案,也想选择一个遵从本心的答案,但这两者却总是难两全。学习、实习、读研与就业,我不禁问自己照本宣科的四年是否有别的奇妙可能,这也是我想采访学姐的初心,不仅仅在于艳羡她牛津剑桥两大顶尖学府求学与上海纽约大学就职的履历,而在于我觉得她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毕业后,袁雁悦学姐从英美文学转向人类学,从小对博物馆兴趣浓厚的学姐在复旦读本科期间就选择文物与博物馆学作为二专,赴英交流时又修读了艺术史和英国历史等课程,和当地学校的校长与教授都有过密切的交流,也是在这位校长的引荐下,学姐得以结识大英博物馆的专业人士。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希望从事博物馆相关工作的袁雁悦学姐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决定尝试在硕士阶段深造时修读人类学相关专业。
   但在牛津求学期间,袁雁悦学姐发现博物馆方向的人类学偏向经典流派,比较理论化并不完全契合自己的兴趣。就读硕士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学校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在“博物馆之夜”、家庭工作坊等活动中了解并参与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实践,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在博物馆资源如何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产生影响。于是,学姐决定在博士阶段转向教育学。
   在采访学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学姐能够以自身兴趣而非“别人的看法”作为主要驱动力,并且适时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期待做出改变,真实地付出实际行动去达到自身的目标;回顾学姐的经历,不难发现有许多选择可能在当时都是比较冷门的选择,譬如修读文物与博物馆学二专、赴英交流期间修读历史而非经济金融等“热门”课程、选择人类学作为未来专业。正是这份做出“少数人的选择”的努力、坚定和勇气,才造就了今天在学弟学妹眼中闪闪发光的学姐。
   目前,学姐继续深入教育学相关研究,尝试不同的教育学理念,让学生亲身实践自己的想法。博物馆场景下的教学是一种发散性的教学,不是以纯专业的角度,而是站在观众的立场的思考问题,每个学习者根据自身体验产生不同的理解。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大学,它们作为权威的边界都在慢慢消解,归入终身学习的框架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会有时间和资源从事创造性工作,通过不同渠道发声。
  当然,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求职时四处碰壁,回国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曾让学姐有过失落与焦虑。因此,关于读博,学姐也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为了就业而读博,读博一定要建立在对于某一专业具有真正的兴趣,且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上。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第一集的最后,主角有一段简单的独白,“做人生的选择题,其美妙在于不管是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有可能把它变成正确的”。正如学姐所说的那样,用心的话总是会走上想走的路,并且每个人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独特人生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