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国金金融学院分会与技术转移硕士项目联合举办“AI+生命科学”主题沙龙

2025-09-18|院系校友组织新闻
图片

AI正从底层重塑生命科学。

2025年9月16日,复旦国金校友会(FFAA)与技术转移硕士项目(MTT)联合举办的AI+生命科学”主题沙龙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具有双重意义:既是“泛谈”系列校友沙龙的第30期,一个持续为校友打造终身学习与合作共赢的链接平台;也是MTT项目在上周五正式设立后的首场联合活动,期望共同的协作能为项目发展与校友资源整合注入新活力。 

当晚荣幸邀请到多位重磅嘉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生寰未来创始人陈藤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江晶洁校友、医药魔方大健康数据负责人魏来校友,共同聚焦 AI赋能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战洞见。

主旨分享


图片

朱同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以个人为中心的“未来医院”

医疗大数据需经治理才具价值当前医院拥有海量数据,但这些“原生数据”未经治理,存在标准不一、字段缺失、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无法直接使用。只有经过系统性整合、标准化处理后,数据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图片

构建以个人为中心的健康档案系统是未来方向:应打破以医院为中心的数据壁垒,建立一个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统一健康档案系统。该系统能整合院内、院外(如可穿戴设备)及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实现患者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发展垂直领域的医疗AI小模型优于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域,通用大模型因幻觉率高且无法获取最新真实个体数据而存在局限。如开发针对特定病种的垂类小模型,则能更精准地服务于临床决策、科研和患者管理。

技术创新将颠覆未来医疗模式:可穿戴设备、新型传感器、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将使医疗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实现万物互联和24小时健康管理。未来的医院将打破物理围墙,无处不在。

图片

医生需拥抱变革:随着AI和大数据技术加速科研进程,医生若固守传统模式,不主动参与数据治理、利用AI工具并建立自己的“数据粮仓”(专病队列),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在未来的医疗体系中失去竞争力。


共话圆桌

图片


1


图片

陈 藤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华山医院博后

生寰未来创始人

AI创业的“毛细血管”:小创新、大回报

AI蛋白质设计赛道比脑机接口更具商业落地优势:相较于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领域高门槛、高资本需求以及消费级产品竞争激烈、前景有限的问题,AI蛋白质设计应用范围更广(涵盖医药、食品、日化、材料等),验证成本更低,商业化路径更清晰,对资本的吸引力也更强。

AI时代创业应聚焦“毛细血管”级创新:创业者不应盲目追逐大模型等“大动脉”级的巨头赛道,而应寻找AI应用层或基础设施中解决具体“小儿科”问题的机会。这些细分领域的创新者虽小,但能在特定生态中生存得很好,甚至获得比大厂更高的回报。

商业成功是多维度协作的结果,非技术单维度驱动:在中国市场,单纯依靠技术优势的“硬科技”公司可能需要更考虑更多兼容因素。商业世界是市场、产品、技术、投资、商务等多要素叠加的系统,而非将所有相关方都视为竞争者或客户。


2

图片


江晶洁 校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合成生物学的“搭积木”革命

合成生物学是模块化、集成化的工程工具:将合成生物学理解为一个集成了基因编辑、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和分离纯化等多个模块,通过像搭积木一样对生物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和重组。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应用潜力:尽管早期商业化落地缓慢且存在泡沫,但抽丝剥茧后,合成生物学真正的价值在于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具,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食品等众多生活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跨学科融合能打开视野并创造独特机遇:拥有传统科研背景的博士选择学习金融或商科并非转行,而是为了打破专业壁垒,学习商业世界的“语言”,实现与产业上下游的有效沟通。保持科研初心的同时跨界融合。


3


图片


魏 来 校友

医药魔方

大健康数据负责人、总监


投资人不听“故事”,解析商业化路径

投资人评估药械项目采用截然不同的逻辑:投资机构对“药”和“械”(如迈瑞的产品)的估值逻辑不同。药品因其知识产权明确、易于交易(BD),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而器械的核心技术(如CT机的参数、经验公式)难以复制,其BD交易稀少,商业模式更依赖于产品制造业know-how及渠道推广。

创始人需在早期就规划好商业化路径: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关注项目在5-7年内的变现潜力。创始人必须提前思考产品如何进入医院、获得收费编码、控制成本以满足医保和医院的接受度,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合理性。5年前就想清楚这些问题的创始人,更能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AI在医药数据处理中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任务拆解:大模型在医药领域存在术语混淆(如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同义词识别(如唐氏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等准确性问题。最佳实践是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简单步骤,让AI逐层执行,可将准确率提升至接近99%。

图片

第30期

FFAA泛谈xMTT围炉对话

AI赋能生命科学AI正驱动生命科学产业变革:从构建个人健康档案、发展专用AI模型,到利用AI设计蛋白质、模块化改造生物系统,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商业化。

图片


图片

关于泛谈

浩摩苍复友至,笑古今旦无妨。2022年9月,复旦国金校友会正式推出“泛谈”系列校友沙龙,旨在为校友打造终身学习互动平台。沙龙每两周一次,交替在周日下午与周三晚间举行,以20-50人的闭门小规模深度交流为主。校友嘉宾携手学界教授、业界大咖共话所趣,互相赋能。

“泛谈”沙龙主创团队

朱 浩 金融EMBA2019级
 张 飒 金融MBA PT2019级
顾玮妍 金融MBA PT2020级
杨 柳 金融MBA PT2021级

蒋 薇 金融MBA PT2021级

陶梦爽 金融MBA PT2022级

沈钊冉 金融MBA FT2023级

征集令

亲爱的复旦国金校友,泛谈沙龙邀您共创!

欢迎有意参与策划和分享的校友

扫码或联络主创团队

图片




来源:公众号 复旦国金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