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重务实、行践履,练究经济之学

2023-03-27|复旦人物


与时俱进,笃行不怠

第四阶段(2016-2022)

文|万晓强

图片

陈诗一,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主持人,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中文期刊以及Journal of Econometrics、Energy Economics等英文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论著入选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连续入选Elsevier2020、2021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韩基础科学联委会中方委员、教育部高校财政学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主编以及《复旦金融评论》执行主编。

在现实意识驱动下,陈诗一前瞻性地从能源和环境视角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问题。

“中国正大步踏入新的征程,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腾飞,我们学者要更加做好中国经济研究的学术创新,以赋能新发展。”陈诗一说道。一直以来,陈诗一始终致力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要素配置机制研究,“能源环境经济问题是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绿色金融和碳减排是破局关键。很荣幸我能够参与到相关研究中,以己所能,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

积极求学,严谨治学

与大多数同辈学者不同,陈诗一并非一直以来都在高校学习和工作。1992年,陈诗一刚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当时正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同时也是国有企业经营最为艰难的时期 — “国有企业效率不高”“财务状况恶化”“企业亏损严重”三大难题横亘在国企发展道路之前。“国有企业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国企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当时国内专家讨论纷纭。

“我同样也有很多困惑,但是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段时期,我对于现实经济的观察和认知有些更独特的视角。”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陈诗一,凭对经济学研究的无限热情和积极兴趣,毅然选择重归校园,进行经济学研究。

陈诗一回忆说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氛围历来就非常浓厚,当时也是如此。“我师从张军教授,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对中国经济研究产生了强烈兴趣。”硕士毕业后,陈诗一前往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攻读计量经济学博士学位。“计量经济学对我后来做中国经济研究帮助很大,它提供了现代经济研究的方法论,让我把一些对现实问题的想法很好地和经济数据结合起来,使得对一些复杂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成为可能,让研究更加深入、精确和科学。”2006年初,陈诗一博士毕业后又回到复旦经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

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乘上高速发展的列车,经济总量也很快迈入世界前列。但是当时增长模式相对粗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初现端倪。“这是时代在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去解决国家面临的种种经济难题。”陈诗一如是说道。

在现实意识驱动下,陈诗一前瞻性地从能源和环境视角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问题。2009年,陈诗一的第一篇独立研究论文(题为:《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研究》上成功发表。该论文在主流经济学期刊上开中国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之先河,文章中的二氧化碳数据估算方法很快被很多经济学研究者所参考,目前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该文被引超1700篇次,下载量超过3万次,在该领域论文中名列前茅。陈诗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上发表,这篇论文也是近五年来《经济研究》被引率最高的论文。而陈诗一今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发表的有关财政政策支持“双碳”战略的论文也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17期全文转载。

陈诗一的研究不仅引用率高,而且屡或经济学大奖,这与他始终聚焦中国经济实践重要问题,以及十分注重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紧密相关。“要善于发现和凝练重大经济特征事实,要努力探究和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要不断创新和丰富中国经济研究方法论和实证研究,要把学术研究融入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之中。这“四要”,陈诗一始终牢牢坚守。

记者注意到,陈诗一凭借英文专著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2013年由著名出版集团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在英、美、加同步出版)成为荣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的首位“70后”学者。该专著不仅向国际学术界系统介绍了中国能源和环境约束型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政府节能减排的种种努力,而且为我国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陈诗一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荣获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把能源要素创新性地引入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模型,拓宽了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的界限,指明要素市场仍然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评奖委员会主任江小涓这样评价该研究的学术贡献。

图片

2019年,孙冶方评奖委员会主任江小涓给陈诗一颁奖

经过长期理论、方法与政策研究,陈诗一在中国经济增长效率与资源配置理论、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以及经济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术研究有着卓越且深刻贡献的他,先后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目前,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治理机制研究”,继续带领科研团队在中国经济研究上攻坚克难。

育人善道,带头聚力

陈诗一长期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并且担任复旦大学数量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讲就是十几年。他说道,“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教学团队组团探索教改,创新课程思政,合作编写教材和案例,联合指导学生科研,这些年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在多年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讲义的基础上,陈诗一主编的《计量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广受师生好评,本科教材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计量经济学教材奖。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先后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基于经济学高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荣获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图片

2019年,陈诗一与世界金融计量经济学学会(SoFiE)原会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 Engle在复旦承办的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开幕式合影

绿色发展与碳中和战略对我国环境经济金融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针对人才培养中的不足,长期从事环境经济研究并深谙人才培养关键的陈诗一想到可以借助“复旦大平台优势”来首创破题。陈诗一和教学团队一起积极传承复旦大学环境经济人才培养优秀传统,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经济学、金融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优势,发起成立全国高校首个绿色金融研究联盟,编著出版全国首本首套绿色金融教材,带领学生一起研发全国首个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与全国首个企业碳管理和碳资信评价标准,举办首个全国大学生绿色金融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加入其中。

图片

2015年,陈诗一在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暨第49届科学报告会上作报告

“融合学科、汇聚各界、贯穿实践、通力合作”是复旦大学环境经济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四条培养路径。陈诗一解释道,“通过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我们才能培养出既能走出课堂,又能满足需求的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目前该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陈诗一还积极发挥学术带头人引领作用,指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莙政、望道、曦源等复旦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目前已经先后指导了12人顺利结题。“很高兴能够看到,我所指导的同学能前往斯坦福大学、北大清华等高校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陈诗一笑着说到,“把优秀的学生领进经济学的神圣殿堂,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

除了日常授课之外,陈诗一教授每周都会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研究生开设研讨会。在研讨会中,陈诗一教授总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导向性的思考。他指导学生从不拘泥于单一领域,而是引导学生从典型的特征事实中凝练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向。陈诗一培养的研究生多人在国内985和双一流高校任职,在业界和政界工作的同学也大多表现优秀。2020年,陈诗一因其备受同学喜爱的育人实践,被评为复旦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图片

陈诗一在课堂上

陈诗一等一代人正承担着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伟大实践、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规律、为中国经济治理建言献策以及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陈诗一表示,未来将继续“行履坚定”,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主线培养人才,继续开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学科未来新的辉煌。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