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明:时代巨变,坚守初心,打造新时代政治经济学

2023-03-27|复旦人物


与时俱进,笃行不怠

第四阶段(2016-2022)

文|段旭昶

图片

张晖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1984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1995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经济学专业教授职称,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文科科研处处长,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独立学院)院长等,兼任上海市政府发展战略咨询顾问、宝武集团企业顾问,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著有《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解析》《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研究》等,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政治经济学研究”“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国有资产管理”等课程,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120多人。

在科研过程中,张晖明聚焦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下乡五年的张晖明抓住机会,考入复旦,就读于政治经济学系,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并留校工作,在复旦的四十多年中,张晖明深耕政治经济学学科领域,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传承学科传统、致力理论创新,紧密联系实践、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为巩固增强复旦政治经济学学科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努力工作。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0世纪中叶,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已是群星荟萃,漆琪生、蒋学模、张薰华,紧接着蒋家俊、伍柏麟、洪远朋……在自由、包容的校园氛围下,经济学院的课程设置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导,并系统配置了现代西方微观宏观经济学和中外经济思想史等,融合基础理论的优良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博采众长、启发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晖明回忆,五年下乡让他对“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效率”等经济问题有着朴素懵懂的感知,一个最直观的想法是在相同自然环境下,为什么不同生产队(农村经济最基层的核算组织)的亩产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让他逐渐理解形成更为理论化的认知,广纳百川、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氛围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促使他逐步走上学术道路。

恰逢改革开放,如何结合中国国情,解答经济发展中的理论难题?在四十余年的科研生涯中,张晖明始终强调“问题导向”,在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建设中,逐步形成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创新的理解。

1984年,上海市政府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并组建体制改革研究会,由于前期参与众多改革开放调研的经历,张晖明成为首批会员并被聘为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这让他接触到大量一手资料,在后续的教学科研中掌握丰富的实际经济工作信息资料,现实经济生活的问题也激发了他对研究工作的兴趣,这也成为他不断提升后续学术能力的动力源泉。

图片

1988年底,在上海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十周年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提出了改革深化需要重点研究的十大问题,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深化”就是其中之一。为适应高潮迭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时任院长洪远朋教授的倡导下,经济学院成立课题组,张晖明成为课题组骨干,根据研究成果,形成政策建议,撰写报告以递交政府有关部门,而后学院正式向学校提出成立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并获批,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张晖明被任命为企业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张晖明接任企业研究所所长,正值86周年校庆,企业研究所举办“九十年代企业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到会并对企业和市场关系发表讲话,几位试点企业的负责人也在会上交流了对改革内容的思考,张晖明对会议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并撰写会议综述,文章随后在《经济学动态》杂志发表。

扎根于企业改革的丰富土壤,以企业研究所为平台,张晖明不断成长,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跟踪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表达;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探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性,引导正确理解所有制与产权理论关系,创新相容的实现形式,出版多部有关研究的专著,先后有《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解析》(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纵横谈》(1994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1998年)、《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研究》(1999年)、《公司制与国有企业再生》(2000年)、《率先探索的进程与思考—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前瞻》(2004年)、《科技创新与跨越发展研究》(2004年)、《包容与互洽: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与市场作用机制研究》(2014年)、《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企改革: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2019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19年);针对改革深化,他创新经济理论,立足于企业改革和上海经济发展研究,参与政府决策咨询,提出政策操作性建议,先后多次参加时任上海主要领导江泽民、黄菊、吴邦国、俞正声、习近平召开的的专家座谈会,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在科研过程中,张晖明聚焦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担任学科带头人以来,他一直带领学科团队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理论创新,注重全球化的新分工方式引致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体系乃至利益关系的变化。

图片

2015年以来,政治经济学学科面临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用好“天时地利”学术环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及时整合全院力量,改组了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建制,在学院的重视支持下,张晖明致力于打造“人和”的团队合作精神,他认真调研、充分吸收兄弟高校在政治经济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认真规划复旦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工作内容,组建研究中心、更新教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编撰专著丛书和教材、设立专业学术论坛、积极承接课题、编写学科年鉴。申请成立“上海市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并联合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安徽大学,发起“长三角政治经济学学科创新联盟……在他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成功中标承担国家教材委员会委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等工作,被授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巩固保持学科在全国处于前三的领先地位。

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之外,张晖明基于学理体系,致力于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提升复旦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影响力,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学科建设成果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12本)。

复旦政治经济学学科有紧密跟踪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开展科研活动、总结研究成果、推进理论创新的学科传统,在改革开放10年、20年、30年重大节点,都将前十年的研究进行总结,2018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张晖明接过传力棒,主持编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这是国内高校唯一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丛书获得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其中的六本版权被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劳特里奇出版社(4本)和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2本)购得,翻译为英文,向国际社会讲述传播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今年8月,年满66周岁的张晖明教授办理了人事退休手续,但依然承担着本科《政治经济学》和博士《高级政治经济学》的授课任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思想碰撞,并指导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以饱满的学术热情和充分的学术储备,引导一批批年轻人走上政治经济学研究道路,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