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第十二届“复旦之星”创业大赛苏州赛区项目路演在中国苏州创业园举办。大赛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复旦科创基金指导,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苏州校友联络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PE/VC同学会主办,中国苏州创业园、上海科创银行苏州分行承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苏州校友联络处协办,全联产城融合委员会和云企汇城(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支持,多方积极参与并全力保障大会顺利举办。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在致辞中表示,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30多年来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以占苏州2.5%的土地创造近8%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高新区与复旦大学长期保持人才发展、产学研合作等领域的密切联系,此次大赛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延伸,期待更多复旦校友人才与优质项目在高新区安家落户。
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苏州校友联络处主任张建雄表示,大赛举办至今,主办方复旦PE/VC同学会联合各地赛区累计收集超过1100个校友创业项目,推动了一批优质项目与资本、产业、导师资源精准对接,已成为复旦创新创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苏州校友联络处成立三个多月来,得到了母校与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参与和举办精品校友活动。
上海科创银行苏州分行行长陈皓月表示,银行将立足科创金融服务优势,从资金保障层面助力科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优质项目在苏州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期待进一步深化与苏州高新区、复旦校友企业的合作。
复旦PE/VC同学会会长王廷富回顾了大赛十一年发展历程,他表示本届大赛强调“资本+产业+技术”铁三角生态,进一步联合复旦科创基金、复旦资产经营公司共建“复旦科创项目库”,致力于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的创新服务体系。苏州作为长三角科创高地,产业基础与人才政策优势显著,与大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使命高度契合,期待通过本次大赛实现复旦创新资源与苏州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范智勇做《面向未来具身智能的仿生传感技术及产业化》主题分享,深度解读仿生传感领域的前沿技术趋势与发展方向,为在场创业者、投资人和产业从业者打开了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新思路。
活动现场,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梁惠子代表中国苏州创业园作创新创业环境推介,重点介绍园区在载体建设、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优势。上海科创银行苏州分行企业银行部副总裁杨彦琳作金融服务推介。 “复旦之星”创业大赛历经十一载沉淀,已成为链接高校科研成果、校友创新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重要桥梁。本次大赛聚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四大前沿赛道进行项目征集。苏州校友联络处广泛征集并筛选优质项目,本次共有11个优质项目参与路演。复旦PE/VC同学会副会长及各投资机构专家组成评委团,围绕“技术壁垒”“市场拓展”“团队能力”等维度展开进一步提问互动。
最终,“高性能钙钛矿图像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基于AI 与自研 SoC 芯片的新一代全消化道智能胶囊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三个项目脱颖而出,斩获地区赛前三名并成功晋级第十二届“复旦之星”创业大赛决赛,另有8个项目获得“星光同耀奖”。
宣布获奖环节,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彪对活动组织方的精心策划与高效执行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广大校友致以诚挚问候。他表示,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科创高地与产业集聚区,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期待更多复旦校友项目在此落地发展,共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生态构建。
来源:公众号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