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清:踔厉奋发,奋楫笃行,接力共铸学科新高峰

2023-04-10|复旦人物


与时俱进,笃行不怠

第四阶段(2016-2022)

文|何思妍

图片

2019年,张金清在第四届复旦金融论坛上发言

张金清,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同时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于2009年至2010年选拔为中组部第十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团长并挂任成都金融办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金融资产定价、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等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金融风险管理》等教材、著作多部。其较早提出的“不完全偏好下随机最优选择理论”和“不完全风险偏好度量方法”,属该领域研究前沿。

传道受业,桃李盈门。从教30余年,张金清接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亦师亦友”是他收获最多的评价。


张金清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故事始于2000年。这一年,他进入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金融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复旦领先全国的研究资源、自由开放的治学氛围和源源不断的优秀学子,深深触动了这位年轻的教师,2002年他决定留校任教,成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的一名教授。在他看来,不论是做学术,或是教书育人,都是一场修行,除了兢兢业业钻研的勇气,更需要责任、自觉与坚持。此等信念也支撑着他在旦近23年的时光,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已成为他在复旦从业从教的生动写照。

张金清最初就读的是数学专业,博士阶段研究方转入金融数学领域。长期逻辑思维与数理运算的浸泡,让他对于金融资产定价、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等基础性的金融数理领域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

20世纪末21世纪初,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提出的预期效用理论,由于其公理表达简单、规范,效用函数便于计算并且能较好反映人们的理性风险行为特征,从而成为了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张金清看来,效用函数虽经典,但在解决不确定环境下风险定价以及最优选择、最优投资等方面存有局限性。他开始尝试对经典理论进行改进、发展。1999年,张金清首次对经济学中的基础性概念偏好进行了量化分类,提出了不完全偏好意义下随机选择问题中的极大值原理和不动点定理。以此为基础,2002年,张金清撰写并出版了《序方法与均衡分析》一书。该书对著名的Zorn引理、Brezis-Browder定理等都进行了实质性改进与发展,为解决经济均衡的存在性、均衡资产定价和经济金融中的最优问题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应用更加广泛的研究工具。

早期“不完全偏好下随机最优选择理论”“不完全风险偏好度量方法”等理论创新,也进一步激发了张金清在模糊厌恶下最优投资决策确定方面研究的灵感。2017年,张金清和他的博士生一起通过发现模糊厌恶和风险厌恶对投资策略及其绩效作用机制的差异性,于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期刊上发表了论文Dynamic portfolio optimization with ambiguity aversion。论文首次将模糊厌恶从风险厌恶中分离,并采用鲁棒方法提出了模糊厌恶下动态最优投资原理和模型,实质改进了著名的Markowitz投资选择理论及其许多推广。

2002年,针对当时研究生培养重学术、理论性成果而轻实践的局限,教育部正式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张金清等一批复旦学者率先响应申报,同年12月,复旦大学“教育部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全国首批获批的三家实验室之一,更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金融领域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复旦大学“教育部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采用了项目指南与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鼓励课题申报与研究。截至2009年,作为实验室主任,张金清协调实验室资源,共计资助了11批研究生金融创新项目,并顺利完成89项,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7篇,实验室项目也由此荣获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由彭实戈院士、张维教授为正、副组长的7名著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也高度评价此教学创新成果:“特色鲜明,思路新颖,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许多方面都有实质性突破和创新,同时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图片

2012年,张金清(右)与受邀到我校报告的彭实戈院士以及时任复旦培养办主任廖文武教授合影

从经济数学、线性代数、到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张金清在大学开设过十余门课程,但对张金清而言,感触最深的当属“金融风险管理”。作为他入职复旦后开设的首批课程之一,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其中。为了更好实现和配合“基本原理+数理模型+如何应用+实务案例”四要素相结合的授课模式,2009年,张金清将在复旦教学5年来的经验与研究整理成册,出版了教材《金融风险管理》,该教材对各类风险度量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评价,迄今已被30多所高校引进采用。2017年,针对市面教材多西方案例、少本土案例的现状,张金清紧密结合“普世理论”与“中国案例”,再次编写出版了《金融风险管理实务》,对实务中7类风险对冲策略的基础、步骤与应用要点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梳理,受到教师、学生还有业界的广泛好评。

2015年,是社会经济形势高速发展与变化的一年。也是这一年,张金清接任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在他看来,“求变”是研究生教学与时代对话的最好选择,“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迫在眉睫。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名校经验的基础上,张金清领衔构建了适应于大数据金融、金融科技等新的培养方向,以及以行业分析、人文与职业素养等系列实务课程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一改原课程体系中内容重复、知识陈旧、与当前实务脱节等问题。同时,与上述课程体系配套的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改革也有序展开。在他的主持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深耕中国金融市场实践、研究中国问题、分析中国案例、讲述中国故事,共成功出版了以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实务》为代表的13本专硕核心课程教材,涵盖了4个专业学位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复旦大学专硕教育学以致用的践行力度。上述成果也先后获得了四年一度的优秀教学成果复旦特等奖(2021)和上海市一等奖(2022)。

传道受业,桃李盈门。从教30余年,张金清接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亦师亦友”是他收获最多的评价。每周一次的学术交流会议,每两周一次的非学术讨论,这位学术严格谨慎但日常生活和蔼可亲的老师,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首位的迢迢热忱。在他看来,学生的成就正是老师成就感的最大来源。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政府机关、独立创业……学生们的未来五花八门、多元绽放,也正是得益于张金清对不同学生、多样性格、差异兴趣的包容与鼓励。

图片

张金清与指导的2018年毕业研究生合影

“超越自我、永不放弃”是张金清指导学生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他研究时遇挫的自我激励,以及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处世哲学。张金清,这位已从教30余年的复旦教师、复旦学者,承前辈之果,合众人之力,带领着复旦经济学院多次、也将再次勇攀高峰,让愈来愈多的复旦学者、复旦方案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界上流光溢彩、光彩闪耀。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