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潜院士:期待更多学生树远志,献身科学,服务人类

2023-04-20|复旦人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和复旦大学4月18日共同成立教育实践基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及“李大潜工作室”。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一直以“教学相长、言传身教”这几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会后的专访中,86岁的李大潜院士和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详细聊了聊对青年学子的期待,以及学好数学的方式方法等。

▎谈远大理想

   对下一代的教育、关心和培养

是教育工作者切身的责任

李大潜是一位具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视教育为毕生的事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他领衔的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课题组)学术氛围浓厚,对青年师生影响深远。年过八旬、仍在潜心研究的李大潜院士始终心系青年数学人才的培育,重视青少年的发展。

谈及最期待与青年一代交心的话,李大潜说,在复旦看到的是大学生博士生,现在又参加了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所以也看到了更多的中小学生。“这一代的学生,从学习条件来讲,应该说比我们那时候要好得多,但成长不是单一考试成绩来衡量,将来走上社会,真正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可靠的接班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任重而道远的。”

李大潜认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特别是中学从老师到校长来讲,对学生的培养评价,重点大学升学率当然可以做为一个指标,但这绝对不是全部。

“如今,一名学生能把成为科学家当作自己的毕生理想,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李大潜坦率地说,现在很多学生是想着考大学的经济类金融类,真正要想献身科学、服务于人类,甘坐冷板凳,而且一辈子都要为了献身科学为了服务社会做贡献而去拼搏的,这样的志向是不易的,也并非所有人都这样想。也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上,还是要继续提高和深入。

“考好学校,找好工作,事实上,这样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我们希望更多学生在达到一些低要求以外,还要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李大潜说道。2016年起,李大潜就担任上海市“立德树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数学基地的负责人,有机会更多了解了上海市中小学的育人情况,并参与了有关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感受到立德树人的极端重要性,更深切意识到对下一代的教育、关心和培养是我们自己切身的责任。”

同时,李大潜也谦虚表示,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对象,更会给教育者带来启迪和教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自己一个不可或缺的老师。”李大潜希望在数学科学学院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为落地复旦的“李大潜工作室”提供帮助和支撑,使它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

谈数学学习

   摒弃拼命死做

而是要理解之后“一通百通”

如今,李大潜主编上海市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数学教材已六七年了,对于数学教学的改革、数学学习的方法很有见地。

“我们不是要把教材编得比过去更难,题目更多,而是希望达到基本的要求,不要添油加醋、故弄玄虚。”李大潜说,像数学这门课,大概所有的人都要学数学,但对数学的看法各种各样,有些人很喜欢数学,觉得数学奥妙无穷很有趣,也有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望而生畏。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李大潜希望把数学这门课回归它的本源,变成一个大家喜闻乐见、可敬可亲的一门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让一些人感到可怕,甚至敬而远之。“其间,学生、老师、校长都要从思想上有所改变,我们现在编教材就是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李大潜指出,当下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假设学生没有很好经过培养和教育,机械地刷题,老师拼命布置题,那么,刷了半天学生还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老师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要严格,但也绝对不能过分。

“老师希望学生100道题做得都对,要做快而且一道不错,错了两三道题,就再做100道题,直到没有错误为止,但这样的训练方法是很摧残人才的,靠这种方法,只会让学生看到数学倒了胃口。”就如何学好数学,李大潜归纳了三个要点:首先是要理解,摒弃拼命死做而是要理解了以后“一通百通”;其次是要熟练;第三是要会清晰的表达。

特别是小学阶段,老师更要懂得如何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第三才是学知识。“现在我们编教材,就是希望能够慢慢转变一些老师教学上的固化习惯,同时,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期待思想观念要同步跟上形势,不要执拗于所谓的‘起跑线第一’。”李大潜强调“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看到长远,也许起跑慢一点,但是开了窍以后越跑越快的就是“好苗子”。


来源:复旦大数院帝国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