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接力共谱复旦经济新华章

2023-04-17|复旦人物


图片

寇宗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创新与知识产权、公司金融以及数字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目前担任《中国微观经济学》国家教材主编工作。

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寇宗来是跨学科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寇宗来是跨学科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由此许多人都会问他,当时为何如此“大尺度”地从物理学跨界到经济学。他的答复颇有些哲学意味:人生的轨迹好像是“布朗运动”,关键的转折都来自机缘巧合的碰撞。第一个原因是在大二的时候,班上有位同学买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看,是那本很厚的红宝书。书非借不能读也,他看了之后非常着迷,心生了转修经济学的念头。第二个原因是他曾经跟着上一级的师兄师姐们去了人才招聘会,感到当时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相对暗淡,而且按照当时的政策,来自西部边远省份的学生要想在上海工作,还需要获得很难获得的“出省证”,这更加强化了他继续深造的念头。第三个原因则是“临门一脚”,他坦言当时跨界考研,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印象颇深的是有一道“第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题完全不知所云,但或许是当年复旦1992和1993级一起毕业的原因,招生名额有所增加,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复旦大学经济系。寇宗来非常喜欢电影《阿甘正传》,格物致理,经世济民,从物理学到经济学,既有均衡的共通之处,又有演进的差别所在,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但他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好奇心,因为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寇宗来的研究领域涉猎比较广泛,包括产业组织、创新与知识产权、合约理论以及数字经济等。但依照他的事后之见,这些研究似乎都有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即不断探究“知识”的性质及其纷繁复杂的表现形式。2002年,寇宗来有幸聆听了法国著名经济学家Jean-Jacques Laffont的激励理论课程,在“法兰西之子”—Laffont教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2007年,他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赴图卢兹一大的产业经济所(IDEI)做博士后研究。Laffont教授是激励理论的大师,倘若不是英年早逝,他应该会与Jean Tirole一同获得2014年的经济学诺奖。Laffont教授更是一名具有领袖气质(chrisma)的创业者,他所创立的IDEI以及后来的图卢兹经济学院(TSE),汇聚了包括Tirole在内的一大批法国经济学家,其中许多人是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回到法国的,这极大地推动了法国的经济学发展。寇宗来认为,图卢兹的访学经历让他开阔了学术眼界,提升了学术品味,感悟了人生价值。在此期间,他展开的合作研究为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该论文后来发表在著名期刊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上。依托于由此建立的学术合作和信任关系,TSE著名经济学家Jacques Cremer教授和Patrick Rey教授先后到复旦开设蒋学模讲座课程。2019年,Tirole教授受邀到复旦访问,此后复旦与TSE就创新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合作达成了谅解备忘录。

图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寇宗来崇尚苏格拉底式的启发式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和批判性的思考,针对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人云亦云,而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形成既关照现实又符合逻辑的独立观点。寇宗来认为,“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为此,他为复旦本科生开设了《经济与社会》通识课,受到了广泛追捧,而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硬核有料,深入浅出,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最多的评价。激情是道,理性为径,他普及经济学的另一个实践是开设了“来谈经济”的微信公众号,其中“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成员,寇宗来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创新一等奖、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而主讲课程《经济与社会》也入选上海市优秀在线课程。

寇宗来认为,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社会科学,而非不问现实的黑板经济学,也不能满足于仅有事后之见的经济解释。作为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对自己的明确定位是做好一名“服务生”,并注重将自己专长的激励理论用到分管的科研、人才和学科工作之中,通过不断优化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改进数据支持和服务工作,尽可能让每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在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中做出更大贡献。

2022年是复旦经济学科的百年纪念。百年学术,薪火相传。在复旦求学,在复旦任教,寇宗来是一位地道的复旦人。他时常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与学生共勉,以求实现私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任教20年来,他接触带教过已有近千名学生,不管是留在学界,还是进入业界,都希望他们能够践行“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经院精神。


来源: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