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已成为当下社会高发的健康问题,我国受脱发困扰的人群数量持续攀升。9月30日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青年同学会携手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举办第99期健康讲座,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盛友渔作为嘉宾,围绕头发和头皮的健康管理展开科普,为现场听众详解脱发问题的科学应对方法。

盛医生指出,头发发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角蛋白,其形态与基因密切相关——中国人头发发干横断面多呈圆形、直顺易打理,而欧美人发干偏椭圆形,非洲人发干更扁平且内部微纤维结构分布不均。头发具有保护头皮的作用,防御和抵挡日常生活中外界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等刺激。但是头发本身会受上述因素的损伤,导致形态和理化性质的改变。物理损伤如:牵拉、摩擦、逆向梳理等会使头发失光泽、分叉;化学损伤如:烫发、染发、漂白等则会改变角蛋白结构,烫发高温还可能让发干形成“泡沫状发”,造成不可逆伤害。
毛囊作为头发的“根”,存在生长周期,正常情况下85%以上的毛囊处于生长期,极小部分处于退行期和休止期,因此每日少量掉发属正常现象;当毛囊周期被破坏,导致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比例增加,或脱发后无法重新进入生长期,便会出现病理性脱发。
临床上常见的脱发类型包括雄激素性秃发(雄秃)、斑秃、休止期脱发等。其中雄秃最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均可罹患雄秃,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男性常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和/或前发际上移,女性多表现为头顶额部弥漫性进行性稀疏,其核心病理机制是毛囊微小化和微炎症。斑秃则属于免疫相关性脱发疾病,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全年龄层,严重时除了大面积脱发,还可出现眉毛、睫毛、胡须甚至体毛脱落。休止期脱发可由产后、情绪压力、睡眠障碍、系统感染、头皮炎症、药物或营养缺乏(如缺铁、缺锌)引发,表现为短期内大量弥漫性脱发。
针对脱发的防治,盛医生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先查因、再干预”。通过毛发镜检查、血液检测(如激素、免疫、营养等指标)明确病因,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潜在的全身问题。干预方面,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减少烫染牵拉等物理化学损伤;盛医生特别提醒,脱发并非单纯“美容问题”,一些脱发问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需重视“脱发疾病”背后的潜在问题,患者应尽早至正规医院接受规范诊疗。

讲座最后,盛医生针对现场听众提出的“染发间隔期”、“洗发水选择”、“青少年白发与脱发”等问题逐一解答,强调日常头发护理应遵循“温和清洁、适度养护”原则,健康人群无需过度依赖功能性产品,出现脱发问题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或脱发专病门诊就诊。
本次讲座干货满满,帮助听众建立了对脱发问题的科学认知,避免陷入防治误区。本次讲座感谢复星医药赞助、爱康君安场地支持!
来源:公众号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