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生活的再现,文物更是。《动物不凶猛—叫醒文物里的神兽》是今年读书会分享书目中出自复旦校友的第二部作品,2024年6月29日下午,复旦校友和各界书友齐聚滨海大道招商局大厦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中心,一起聆听本书作者复旦大学博士后赵颖校友分享写作心路历程,畅谈各自阅读体验和与文物结缘的点点滴滴。
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校友和书友有(按报名接龙顺序):林怀宇、叶向元、陈树、陈瑜(线上)、叶小鑫、白多、肖鹏、付瑞姝、胡瑞芸、何春柳、刘馨璐、王红兵、董春、钱登丰、段曹林、蔡湘培、刘文飞、钟磊、李志春、赵雨萍、陈显英、吴易陶、方筱(线上)、舒恋、灵静、杨臻、刘建刚、禤佳赢。
主持人:郭瑞俊;主分享:赵颖
开场白
郭瑞俊:有种有料有趣的《动物不凶猛》
欢迎大家来到海南复旦校友读书会第九季第6场(总第99期)读书分享会的现场,今天阅读的是赵颖新出的大作《动物不凶猛——叫醒文物里的神兽》。这是今年我们读书会成员新出的第二本书,此书4月下旬付印,5月25日上架发售,10天后即第一次加印,此后雄霸当当网传统文化类新书排行榜榜首长达25天(赵颖插话:到现在还是!),并得到《新京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重量级媒体的推荐和赞誉。从作者的公号、视频号和博物馆讲座群、线上讲座群约略可以知道她写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文物的热爱和坚持,终于厚积薄发,为大家奉献出第一本精彩的文物解读文集,谢谢赵后!
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套用罗振宇一句话来说叫“有种有料有趣”。“有种”说的是作者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模式,以她新闻传播学博士和社会学博士后的学术背景写成了这本深具特色的文物普及读物;“有料”是指她20多年来对文博专业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钻研,数年来每年自费参观100余家博物馆,并输出为100多场文博讲座,积累了100多本参观和讲座笔记,从数百万字的笔记中精选出有关动物的14个主题,从而形成这本20余万字的图文并茂的佳作,其背后是扎实的历史文化和文博学的硬核知识;“有趣”当然是指这本书的轻松有趣、时尚活泼的写作风格。多年来我也读过几本文物类图书,大多数都有点板着面孔说教的气息。像赵颖这样从动物的角度别出心裁,从动物造型一个切口深入下去,把文物故事、历史文化、名人轶事串成一片,像一个大姐姐般娓娓道来(赵颖插话:小姐姐),在轻松活泼的阅读中获得历史文化及文博学的硬核知识,在我的阅读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体验。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一点粗浅认识,下面把时间交给赵颖,请开始今天的主分享!
赵颖:这是我写给你的情书——
写在动物不凶猛之后
一、写作与积累
1.写作
2022年暑假,我做了一场西北石窟艺术之旅。半个月的行程,结果第三天就在敦煌洞窟里冻病了。精心策划的旅程,没舍得放弃,发着烧、带着病完成了全程。回来后久咳不愈,也正好有了一块完整的时间,用一个月左右,把初稿写完。
写作的过程,充满了激情,我喜欢这样信马由缰、汪洋恣意的书写。看过的展览、拍过的十余万张图片,它们在我脑中飞转。想到一个有趣的动物文物,有了创作的冲动,我就把它的图片找出来,对着它,一通输出。
看到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虎子,想到曾经的“百兽之王”居然成了尿壶,那巨大的反差与张力,让我忍不住提笔写下《羞煞虎也》;看到成化斗彩鸡缸杯,生动的鸡与帝妃之间难以琢磨的爱情,爱有很多种,却不可说,不可说,于是有了《鸡缸杯里的历史风云》;看到西周时期燕国青铜鬲上的大象,为古代工匠的创意与匠心折服,就想问一句《象:这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瞪你咋啦?》......
书写得很快,慢的是这二十年的积累。
2.积累
从2005年开始误打误撞地进入文博领域,到现在,正好二十年。这二十年的积累,有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大量的实地看展,也有几百场的讲座输出。
2005年的秋天,我重新走进校园,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生活。那时,我白天上各种专业课,晚上去上选修课或是听讲座,业余时间看各种书。没有目的,全凭兴趣。也是在那时,我选修了《中国青铜器》,一点点爱上了文物。
硕士毕业后,我继续读博。因为是在清华大学,所以有了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我去北大考古系听课,在清华美院学习陶瓷、佛教造像等。
再后来,我在复旦做社会学博士后,近水楼台地去复旦文博系学习。文博系在古老的相辉堂旁边的小楼举办讲座,讲厅古朴典雅,木制的椅子、雕花的长桌,感觉穿越回了西园雅集的时代。
除了系统地学习,就是大量地看展。直到现在,我每年都还要看一百多场展览。
2009年的夏天,大同的云冈石窟正在维修,尘土飞扬,景点正常开放,门票减半。我心下窃喜,顶着漫天黄沙,一路小跑冲入窟内。在佛前久久地凝视,看光影变幻,心生感动。
在江西省多地连续看展、拍照,最后手腕累伤了。在江西省博,贴着膏药继续看展、拍照,朋友为我留下一张贴着膏药的手的特写。至今,我的两个手机里还留存有十余万张资料图片。
回来整理笔记、查资料、看论文,做线上线下的《走进博物馆》系列公益讲座。这一做,就是六年,也留下了一百多本手写的笔记和二百多场讲座。
二、热爱与勤奋
1.热爱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那些成就显著的人,不是因为更聪明,而是因为开始得更早。一个人如果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并进入到这个领域,那他就拥有了更多成功的可能。所以,一个很早找到自己热爱领域的人是幸运的。
我没有那样的幸运,懵懵懂懂很多年,误打误撞地进入到文博领域。彼时,那还是个冷板凳,很冷很冷的那种。我愚钝,不知道学什么才是有用的,那就学自己喜欢的吧。
一学二十年,直到现在,文博变成很火很火的行业。很多“聪明人”开始挤进来,可是,文博是有门槛的,那些胡说八道、哗众取宠的“聪明人”,终究禁不住时间的考验。
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试错也许就是那个最不坏的方式。而且,越早开始尝试越好,因为越早越输得起。
不必那么功利,就仅仅是去尝试,找出自己的所爱。有了热爱,从此,你眼中有光,心中有寄。
2.勤奋
“因为热爱,所以勤奋。”如果你做的是一件你非常热爱的事情,你不会感觉疲惫、内耗,只会感觉兴致勃勃、时光飞逝。马斯克在火星计划开头写道:“你在早上醒来时感到未来一片光明,没错,这就是拥有星际文明的奇妙感觉。它让你相信未来,并且相信未来会比过去更加美好。我无法想象任何比脱离地心引力在星际遨游更激动人心的事情了。”
是的,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马斯克工作时间之长,超出我们想象。而这样的勤奋,一定不是因为钱,而是比钱更重要的热爱。
人不是因为勤奋才热爱,而是因为热爱才勤奋。如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想要去了解、探索、追求,那勤奋就是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过程。萨特说: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因为幸福本身就是路。而因热爱而起的勤奋就是这样的一条幸福之路。
我是一个笨人,下的都是笨功夫。那些连续看展、深夜苦读、笔耕不辍的安静时光,成为我内心的底气。“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小结:
今年六月,我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看“亚述”临展,在博物馆呆待了一整天,又饿又累,看到展厅一面墙上打出的一句话:“循此苦旅,以抵繁星。”一下就被打动了,想起二十年来走过的路,眼眶慢慢湿润......
我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路上的风景很美,谢谢大家对我的厚爱!
胡瑞芸:热爱、坚持与真挚
这本书的出版我一点也不意外。自从18、19年我跟赵颖第一次出门游学,就感觉她会有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出来。回想我们第一次见面,她聊了很多,直接把我给听愣了,我的专业是史论加艺术哲学方向,我说“你真是跨界打击呀!你把我的专业和其他专业,以及你自己底层最专业的东西全部都融会贯通了。”当时的她就把我吓到了!
我来海南的时间比她长。之前虽然清华校友会也搞了很多活动,但可能因为每一届组织者做事风格不同,后来清华也好,北大也好,自从冰山沙龙结束之后,就再没有出彩的活动出来。我们校友会的形式比较单一,除了年会等规定活动外,其他的都比较欠缺,所以很羡慕复旦校友会把读书会做得那么有声有色,而且坚持得这么好,真的很不容易。
赵颖这本书横空出世,除了热爱和勤奋之外,还有——坚持。这种坚持别人也许理解不了,但我知道,也激励了我。
2022年甘肃的石窟之行。到敦煌的第二天进入莫高窟,景区要求游客在窟内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了能够多看看壁画,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时间一长,里面的阴冷与外面酷暑形成剧烈温度反差,忘我导致她病倒了。后面的行程很紧,我们去滑沙、爬山甚至差点坐飞机,什么冒险的事儿她一样都没落。当我们凌晨4点爬上鸣沙山,当日出那一瞬间她都哑了还吼了一嗓子,然后喝着带沙的咖啡,看着美景。我突然想起这像什么?就像《我的阿勒泰》里张凤侠拉着小广东去看美景的时候,扔下了所有手头上的事情。如果心中没有那一份热爱,生活就是吃吃喝喝、挣钱工作,那会少了多少乐趣!没有这个乐趣的支撑,我们到底能走多远?能扛住多大的风险?这是我的思考,希望大家也能理解。
我再讲一件关于坚持的事。我们一起去了那么多博物馆,有些甚至是我们多次去的,“常看常新”是我俩的口号。哪怕去第二次、第三次,我们看到它一样有全新感受。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我读了三遍,每次都能理出不同的视角,这是很难得的。
比如第一章“龙篇”中关于爱情的故事。我们俩当初在南越王墓看这个龙凤呈祥双重环龙凤纹佩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爱情,而是不对称的美。在汉朝对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工艺美术,雕刻、绘画、建筑等等都要求对称、规整。但这件玉佩的艺术表现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规则。我们看到凤凰体量相对较小,但小中见大,它的翎羽飞展起来全部环绕着那条龙。这样的小中见大犹如这本书的浅中见深。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浅显易懂,可字里行间那么深刻的道理就那么浅显地表现出来,浅中见深见广。这就是我的阅读感受。就拿这枚玉佩来说,我们从不对称的美看到了一个瞬间,我们俩同时惊呼相视一笑:轻盈的凤鸟点在龙爪上回眸一视。她当时说了一句话(我还没想到)“像极了爱情当中的小情侣”。非常开心这枚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能够出现在第一章第一页,因为这是我每次去广州,只要有空就会去看一眼的东西,它实在是太美了!
只要坚持,美好就会在你的心里发芽,你会看到它的很多面。
钱登丰:全新视角下的人、动物、自然关系与思考
首先,我要向运营组表达我最深的感谢。他们的诚挚邀请,让我有幸参与这次意义非凡的读书会,与众多优秀的复旦校友和各界精英共同交流。
自从去年11月来到海南,从事服务业的我,每天与人交流,深感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那难以言表的情感纽带。而当我翻开《动物不凶猛》这本书时,更是被其中所展现的动物温情深深打动。
在此之前,我对动物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它们凶猛的一面。但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纯真的动物世界。它们之间的互助、关爱和纯粹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有时所缺失的那份真挚。这种感受,与我对文物和历史的热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作者通过猪的案例分享,让我深感共鸣。我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与书中的描述颇为相似。那些关于猪圈的回忆,与书中的描述相互呼应,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历史文物中那些猪形器皿或图案,它们同样是古代人民生活的生动见证。
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动物的智慧,更让我意识到我们人类与动物、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我们的过度开发和捕猎对动物的生命构成了威胁,也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样地,我们对历史和文物的忽视和破坏也会让我们失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温馨和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企鹅的相互照顾、海豚与人类的友谊,这些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动物的善良和可爱。它们让我更加珍惜与动物们的相处时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动物的决心。同样地,文物和历史中的故事也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它们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这次读书会给我带来的宝贵机会。它让我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动物、自然、历史与文物,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人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它们、传承它们,让它们继续为我们讲述那些美好而动人的故事。谢谢大家!
王红兵:好书依然有“红兵之问”
赵颖博后这本《动物不凶猛》的出版,是我们读书会书友的一大幸事!更是我们复旦海南校友会读书会的一大喜事!赵博后横跨专业,谈笑挥指,一夜成书。多月占据畅销榜鳌头,颇有气吞山河兮的“凶猛”。
今天现场聆听了赵博后的成书历程:二十几年的孜孜追索、夙兴夜寐,厚积才能薄发。我切实领教了一个斜杠青年之“杠”的厚度和广度。
《动物不凶猛》虽是赵后的初作,但从名字的选取和封面“马踏飞燕”独特的拍摄角度,都极尽巧思。也体现了赵博后传播学本专业的功力!如果说将“马踏飞燕”更名为“铜奔马”是学界一次严肃的笑话的话,那赵后在封面展示的“马脸”笑容,分明是一种戏谑和不屑:我是“马踏飞燕”本尊,将“老子”的燕儿弄哪儿去了?看图识文,文风豁达、飒然!一丝丝的笑和纤细的傲骨在错落词句缝隙中吱吱生长!
书中列举了古文物中出现的各类神兽飞禽,借助赵后文字的描摹竟然生动起来,有了生命,在我的眼前第次徜徉、流连。没有出场顺序吗?不讲究高贵尊卑吗?还是赵后故意使然?!有些典故、史例为何浅尝辄止?作者下笔踌躇,阅者意犹未尽。赵后每写到畅快淋漓处,戛然而止的克己功夫让人佩服!
文物无声,一眼千年。何为文物,何为古董耶?赵后曰:收藏者手中的为古董,博物馆里的是文物。我们虽不是收藏家,但通过这本《动物不凶猛》,却也有了古董爱好者的文化底气了!
总之,很荣幸参加《动物不凶猛》读书会,感谢赵博后的分享!
刘建刚:忠实“赵粉“的读书心得
当当网5月25日下单,5月28日新书到货,晚上7点开始阅读,9点43分看完。
上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是《乱世佳人》。好书总有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仿佛是喝到一杯清新的茶,或是吃到一顿美味的大餐,让人情不自禁。
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可以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
例如龙凤呈祥玉佩(P4)、垂钓纹瓷枕(P39)、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P99)、虢国夫人游春图(P102)、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P122)等精美文物,看后肯定会提高读者的审美上限,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美的文物。
2.语言幽默风趣
马篇中“嘿嘿,受我一脚”;骆驼篇中“压死老子了”;虎篇中“羞煞虎也”;大雁篇中“孔子啊,你奈我何”。读时,你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3.情感代入,让人情不自禁感同身受
那些隐秘的细腻的情思,一缕一缕,在尘烟中游走,我忽然被打动了:“我在霍去病的墓前坐了很久,忽然有点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可惜了杨玉环,终是错付了”;“隔着近千年的风烟,注视着它,我心中尘埃四起,眼泪静静地流下来”。
4.知识点遍布书中,让人耳目一新
历史典故、文物知识、成语由来、乡土风俗、名人轶事、诗词等等穿插其中,让人赏心悦目,同时又通俗易懂,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精彩的大门,令人留连忘返。
5.源于热爱,才写成这本书
前言中作者提到,20年的坚持,6年200多场公益讲座,100多本手写笔记。看到这一组组数字,我觉得正是作者的热爱,持之以恒,才有这本《动物不凶猛》的出版。
叶向元:从作者和书中读到的方法论
1.跨界思维的应用
刚才主分享也提到,她写本书属于跨界,当下社会也需要这种跨界。专业学文物的可能讲不好文物的故事,能讲好故事的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文物,毕竟文物还是有一些门槛,而主分享的求学经历让她同时具备了懂文物、能讲好故事这两个要素。
2022年阅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也属于跨界,为了做好投资他甚至还学习了物理、生物、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也需要寻找人生的第二曲线,做一个斜杠青年。
2.践行费曼学习法
近期我阅读了《费曼学习法》这本书,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以教促学,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进而深化理解和巩固记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赵后来到海南之后的博物馆讲座、公众号写作、《动物不凶猛》一书的出版就是很好的输出,其每年大量的看展则是输入,深刻地践行了费曼学习法。
3.文物为壳、感悟为魂
本书看似讲的是文物,实际讲的是作者关于历史、人文方面的感悟,她借着文物的壳把感悟的魂讲出来了,并且讲的特别好。讲的好在哪?我举一个例子:
本书的第67页讲到了李夫人,李夫人是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大多数人可能听过《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作为一个宫廷乐师,他这么夸奖自己的妹妹,因为这首歌,李夫人成为汉武帝的宠妃。在李夫人病重不治、容貌不再光鲜亮丽的时候,汉武帝想再看李夫人一眼,其最终拒绝了汉武帝见面。本书通过李夫人之口讲出了一个深刻的感悟: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诸如此类,本书还有很多感悟是通过文物、文物背后的人物进行输出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刘馨璐:独家记忆的分享
了解到这次的读书会后,我提前网购本书并读完了,在此想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独家记忆。
从小就比较喜欢去图书馆和博物馆,那时基本没什么人去,而且博物馆的展品介绍也只有底下的铭牌,少有专业的讲解员讲解文物。我都是拿纸笔记录下来再去图书馆查相关的资料,才知道文物的具体用途。近几年博物馆开始大热,我认为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的一系列影响,博物馆开始需要预约,相关的周边(不限于文创产品和相关书籍)也开始热销,博物馆自身也做了升级,加长了铭牌的注解,贴上专属讲解二维码,或有感应式可携带的讲解机器等,都是为了方便游客更好的了解藏品。
小时候在西北长大,认识了主导敦煌壁画雕塑修复重塑工作的何鄂老师,有幸去参观过他们工作场景。进入坑洞内还是挺震撼的,因为壁画的损坏程度远远比我想象中的大,他们就自己搭建适合的脚踏、梯子等工具,翻阅更多的古籍档案,尽力的重塑还原敦煌壁画原有的风采。自然条件非常艰苦,所以真正能留下来一直坚持的人真的很少,非常敬佩这些艺术家的魄力。
印象中我还去过三星堆博物馆,那时候的三星堆博物馆远远不是现在这样的,当时我是试着敲了敲门,考古人员才从里面打开了门,当时处理文物的后台就在博物馆的旁边,我除去参观了博物馆的展品,还去观摩了他们修复处理文物。他们告诉我,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和现代人的脸是非常匹配的,这非常不可思议。我们知道,随着不同种族交流融合,上千年过去,古代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结构不完全一样,三星堆面具和现代人面部如能精准匹配还是让我感到非常神奇。
我认为,无论是哪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先对博物馆感兴趣,走进去,不再因为觉得它所谓的高深退而却步,这就是很好的。先走进去,再一步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感知,更深一步的是,能将这些真正融会贯通到我们自己日常的生活中,那就更好了。
段曹林:收获、感受和挑刺
首先我要特别祝贺赵后,成果问世并且热销。苦心人天不负,她的热爱、勤奋、“拼命”,还有聪明,终于有了回报。也期待赵后这本书继续热卖,并且不断有大作、新品问世!
我读这本书比较细,因为想发掘点畅销书背后的成功经验,也想给身边人的书找点毛病。
有两点大的收获。1.读到了有趣、有料、有种的文物知识和历史故事;2.读到了写这本书的人,博学、率真,“文青”+“学痴”+“斜杠”。文如其人,见字如面。
最深的一点感受。热销的原因,也是可能影响热销的因素:1.博物馆热、文物热、“穿越热”以及各种“热”背后的好奇心、探索欲;2.对于这些“热”的借助和利用;3.作品的内容;4.作品的形式。书里面包含跟动物文物相关的知识、想象和情感,具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涵养价值,采取了图文并茂、看图说话、热词金句一类流行形式,简明、生动、接地气。热不热销固然重要,更要紧的还是书本身的质量经得起检验。
大家今天当然是来祝贺来赞美的,我顺便泼点冷水。白璧微瑕,主要跟编辑把关有关系。语言方面,比如“命运共同体”“老子”和其他多个引语的使用,值得斟酌;内容方面,个别地方是否存在过度想象或者夸张表演的问题?仁者见仁,角度不同,仅供参考。
吴易陶:让文物回归生活,从历史反观自我
赵老师这本书是难得文博科普的佳作。现时谈文博的文章或者将古代器物供上祭坛,证明老祖宗的伟大,或者从古玩生意的角度,用市场价值表现器物的高贵。而赵老师的著作将文物从博物馆的高光灯下拿出来,让文物回归到古代的社会生活,使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通过文物认识到历史中活生生的人,从而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
读了赵老师这本书,突出印象有三方面:第一是审美。首先是对文物形式美的分析描述,赵老师不限于艺术视角,而是通过古人对神兽的表现彰显古人对神兽的认知和情感,又用当下自己的感悟体察古人的用心,形成具有深度的美感;其次通过与文物相关的生活场景、历史故事显示另一层次的美,有时作者直接介入与环境和历史对话,构成一种古典诗词的境界,如在霍去病墓前那一段,悲壮中带有一缕柔情。第二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虏伯说过:人类学家就是一个有博物馆的社会科学家。这本书里通过选择神兽构成纸上博物馆,涉及文化人类学的方方面面:器物建筑、生计方式、日常生活、精神观念、民俗、技术、艺术、礼仪、社会关系、宗教、民族志等等,通过一些神兽演变及意义揭示相应的观念历史的谱系。第三,表达方式。我很喜欢这种漫谈的形式,形散而神不散,使人感觉如坐春风,文字方面融合古典、现代、通俗文学、网络语言,时有出人意料的跳宕,有趣而有轻松。近年来文坛一些人高调推销大散文,历史题材,多用宏大断语作结论,风格矫揉造作,使人不忍卒读。
读后掩卷,有几点期望:1.作为知识普及读物,我个人认为要有索引功能。书中重要引文包括诗词最好注出处,如方便书后应附参考读物。2.限于体例,文化知识略嫌碎片化,如避讳知识,还有些显得突兀,如鱼篇从女真渔猎跳到兴凯湖新石器先民(强烈建议此处点一下至今保持渔猎传统的鱼皮女真——赫哲族),鸟篇突然冒出“肃慎族系”一词。这类问题可用附注解决,不要给正文增加负担。3.还有极个别用词要注意,如汉武帝李夫人处,提到“道士”,当时似应称“方士、术士”。个见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林怀宇:观展学习的小心得
有关注作者公众号的朋友,对这本书应该不陌生,很多文章出自“云起花开”公号文。我们知道这几年博物馆越来越火,游客们无论去哪里旅游,总要去博物馆打个卡。就我个人来说,即便从2010年开始接触博物馆,也是这几年跟着赵博后、胡师姐学习,才慢慢懂得怎么去“解读”文物。个人以为,“博物馆热”是好事,毕竟进入博物馆就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民族文化和提高审美的大门,但真的不能盲目跟风,花了时间和精力进去,总得带点什么出来吧?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点观展学习的小心得:
1.观展前:做足功课,精准锁定
在外旅游时间很紧,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把目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最特色的东西锁定好,再从公众号、B站讲座等渠道了解背后的故事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做到“胸中有物”。
2.观展中:打时间差,提升体验
随着“博物馆热”带来的是“人从众”般的观展体验,有名的“镇馆之宝”里三层外三层根本无从见真容,甚至进了馆都感到窒息。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首先是有条件的话尽可能避开节假日、寒暑假,以及一些热门特展的开展初期和闭展前;其次,把握好“早中晚”三个时间段,一大早开门半小时、午餐时间和闭馆前半个多小时是一天中人相对较少的;再次,一定一定要看标签和墙上的说明文字!经常碰到很多家长在展馆内对孩子的问题瞎猜乱答,明明墙上就有介绍,旁边就是标签,这样累已累娃还没长进有啥意义?
3.观展后:复盘展品,融会贯通
我的一个笨方法是,时间紧就先拍下来,回来慢慢整理复盘,而赵博后的输出方法更好,就像刚才向元师弟所说的“费曼学习法”一样,教学相长。目前为止观展后的复盘学习我还没很好落实,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想说,《动物不凶猛》的出版和大卖我很开心,可以说我也是这本书诞生全过程的见证者之一(电脑中还有两版带审校标记的书稿),这也是我第一次被作者在书里Q到,与有荣焉!
郭瑞俊:结束语
不知不觉时间已来到六点钟,今天读书会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收获,有“拍马屁”的,也有拍砖的,无论如何,大家都对这本书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在此书再版或出修订本时,我有三点建议:
1.写文博的图书,生僻字最好加注拼音,这是许多人包括儿童阅读此类图书的痛点;
2.涉及具体文物,比如古代最大的铜镜,最好加注尺寸和重量,以便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
3.尽快“二”起来,把你那数百万字的笔记变成《动物不凶猛2》,比如写文物里的神兽怎么能少了金沙博物馆的“太阳鸟”呢!
最后,我想用网络上流行的一首诗致敬赵颖和我们读书会,诗名叫做《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
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信仰,
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
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如需观看直播回放请扫描如下二维码(登录密码:20240629)
感谢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海口)中心提供场地服务!
感谢董春书友、蔡湘培校友提供精美晚宴!
感谢复智社和驰在科技提供网络直播支持!
✦嘉宾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读书会及本公号立场。
✦转发及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公号拥有相关版权。
◆摄影:杨臻
◆文字:林怀宇
◆校对:方筱
◆美编:杨臻
◆运营:叶向元、陈树
◆主编:段曹林
来源:公众号 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