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级生命科学学院理科基地班丁澦: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文章来源:2024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学长学姐面对面
走访同学:2019级耳鼻喉科直博生吴明轩
丁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995级理科基地班本科生,1999级生物物理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党委副书记。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长)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科研成果发表于在Nature、Cell research、Cell Chemical Bi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并入选Nature 2019年度十大杰出论文。
Q:硕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以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作为课题来源,您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在毕业后如何摸索科研方向有哪些建议?
A: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特长和研究基础,不建议大家在毕业后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方向,能在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上进行延续性的工作,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延续性的工作也便于申请课题项目和基金。此外,应多关注国内外重点的研发目标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科研工作中,除了关注临床需求和患者实际情况外,还应多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关注大型公司的研发目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当前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还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转化潜力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手段,可能为解决当前医学领域的一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Q:您如何看待科研基础与临床转化?
A:临床医生最关注的就是实际工作中患者的需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疾病特点,选择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是实现转化的重中之重。以耳聋研究为例,近年来感音神经性聋的基因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此外耳蜗类器官的构建对于内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耳蜗类器官模型与耳聋基因研究相结合是较好的转化方向,构建出与真实人体环境相似的耳聋模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耳聋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以为药物筛选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类器官模型模拟程度的提升是实际应用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的人体环境,类器官模型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需要提高类器官模型的生理和病理相似性,使其更加接近真实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其次,需要加强对类器官模型中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此外,还需要验证功能基因及信号通路调控,基因及药物干预反应是否一致。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类器官模型将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人体环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研究工具和平台。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也是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推动力,结合多方力量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Q:青年科研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如何调整心态?
A:对于青年科研人员而言,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不仅要面对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高要求,还要应对同辈竞争、项目进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压力。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利用平台资源发展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它们的能力,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经验和动力。同时,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学会向别人学习和请教,从同事和上级的反馈中汲取建议,获取帮助和指导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要保持耐心和韧劲,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尤其在基础科学领域,重大问题的发现需要保持足够的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Q:您对组织安排党支部活动有哪些建议?
A:像我们很多同志作为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党员,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需要大量时间和经历深入研究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那么党支部活动首先应紧密结合具体单位支部成员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制订活动主题。提前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以及预算等。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提前制订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后备方案。另外在活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同时加强对活动进程的监督,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借鉴,尽量让支部成员在活动中增加交流并得到提升,推动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