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友会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IT同学会2021年会成功举办

2021-12-23|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2021年12月19日,“数字经济助力普惠医疗健康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IT 同学会2021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活动由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IT同学会主办,上医校友会、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征,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会长俞卓伟,复旦IT同学会会长史一兵,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华彪,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上海复旦大学外联处副处长恽小婧出席活动。现场邀请到生物医药医务界和IT界代表嘉宾齐聚一堂,共话圆桌。

(嘉宾及与会人员合影)

 许征:校友会助力建设“第一个复旦”

论坛开始,许征常务副校长代表母校为大会致辞。她指出,友是母校最宝贵的名片,母校也是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母校每一分的成功、每一步的进步都凝结校友们的杰出贡献。希望上海校友会的各位校友发挥贴近母校的优势,助力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生实践、就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主动融入到新时期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进程中,共创母校新辉煌。她还提到,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和IT同学会是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中非常有号召力的同学会,为校友们搭建了非常丰富的学习和分享平台,为母校智库建设也提供了最专业的建议。


许征常务副校长动员,“建设第一个复旦”就是把复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代表国家站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中央,这是百年来复旦人的伟大梦想,也是新时代国家和人民赋予复旦最重大的责任,因此“建设第一个复旦”既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上下同心,更需要海内外全体复旦人的智慧和力量。

许征常委副校长致辞

俞卓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需要

俞卓伟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由于疫情严控,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的各项工作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但在母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我们校友会领导、秘书处、各个兄弟同学会和全体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另外,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在校友会秘书处的组织和协调下组织了很多跨界的资源共享活动。俞卓伟还指出,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非常有意义!“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的发展,也明确提出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扶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要扩大加快数字化的普惠服务,持续提升普惠力度。今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化支撑,要求我们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5G等技术要融合医疗,要求推动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建立一体化的智慧医院,大力开展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等要求。今年高峰论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需要。

俞卓伟会长致辞

史一兵:发扬优势,紧密协作,做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史一兵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三十年是“信息化时代”,到今天,算力、算法、基础知识的能力已经达到“信息化”无处不在,下一个阶段应当是如何“数字化”。生物医药的校友们在医疗、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融合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上海成功的抗疫模式在全中国有目共睹,这也说明“第一个复旦”建设过程当中,生物医药医疗数字化融合会成为一个高度的亮点。复旦大学在生物医药医疗领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门类健全,在公共卫生、生物医药方面有很大优势,期待期待二个校友会紧密合作,为第一个复旦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史一兵会长致辞

 王新:计算机学科助力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的初步实践

在主旨演讲中,王新书记指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在师资团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成绩斐然。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师资一流,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代表,学院注重对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重视“2+X”的理念,教学科研和人才发展相互促进,同学老师们发表了大量的优秀学术成果,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计算机作为一个应用的学科对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对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精准公共法律服务、移动应用恶意平台、特大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会场智能管理等服务,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助力。


对于医院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王新书记提到,医院数据化转型是新时代医疗的战略方向。计算机学科成为医院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力量。同时,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发展将促进计算机自身发展。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将继续在医疗数字化领域深耕,助力医院数字化转型。

王新书记作主旨演讲


在圆桌论坛中,来自业界13名嘉宾聚焦生物医药医务界和IT界领域,结合自身行业观察,围绕当前相关热点和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对话。

  

l  圆桌论坛一:智慧医疗系统可及性的发展挑战


圆桌论坛一参与嘉宾分别是(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罗力,卫宁健康副董事长刘宁,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梁卫彬,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


以下为论坛嘉宾实录摘要

张黎刚:谈到“智慧医疗系统的可及性”,计算机技术和医疗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中国医疗资源高度不平衡、人才稀缺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赋能医生,让边远地带以及基层的医生有可能和三甲医院医生的诊断水平相当。例如人工智能AI公司Airdoc复制专家经验,对眼底检查时除了发现眼底疾病外,还有机会发现某种类型的脑瘤,可以弥补一般医生的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未来数字医疗面对的问题,医疗资源稀缺性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办医的发展。政府政策正在从不同角度使得医疗资源变得丰富,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可及性,同时通过社会办医促使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得到满足。他提出,要做到以下几点:促进医改,要关注医护人员的收入,让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有经济上的保障;当国家增大医疗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时,注重预防医疗,推行健康体检,将有助提升国人的生命质量;对于风险人群,建立长期有效的定期复检制度,避免“医检断层”;通过“连接“建立有效的医疗跟踪服务,利用AI技术减少漏诊、误诊。

  

华克勤:针对智慧医疗在医院的应用场景问题和未来普惠医疗或者是智慧医疗解决断层问题方面。如通过5G场景、超声对边远地区出生人口的筛查和基因检测,可以了解到胎儿微小结构的变化,并进行远程指导和精细测量,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问题,并结合基因检测做出非常精准的诊断。再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宫颈癌筛查,能够普惠到边远地区和医疗匮乏地区,目前针对35岁到45岁女性做宫颈癌筛查达到70%。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但如今国内能够做到35岁到45岁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不足40%,而通过远程计算技术,对在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妇女们带来了希望和福音。希望通过医院和高校、企业三方合作,利用阴道镜图像特征、TCT细胞学图片识别和影像学核磁的图象识别技术,建立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图象识别的模型并在全国其他多家医院进行验证,目前水平能够达到副主任医师的水平。还可以进一步通过AI处理,包括做多模态融合。


罗力:大数据信息系统在防控疫情中起到巨大的作用,而在未来中国公共医疗事业将有更大的助力。大数据在防疫过程中能够帮助政府搞清人口流向,再加上基层网络合力,结合市民自觉的意识,疫情防控才能做到精准防控。在未来信息系统领域中,如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将会更多地借助各种信息系统进行追溯,保证能够快速锁定一号病人。罗力还提到,不同的城市的不同医疗机构,很难做到治疗医疗普及化。各个城市之间的医疗系统、信息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财政系统、决策队伍各有不同,造成城市整体差异,这也决定了其他城市可以借鉴但很难效仿上海防控新冠疫情的经验。但是利用一个标准化的共同算法,不仅可以实现不同城市之间的医疗普及化,还可以推动医患共同决策,也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此外,未来在传统慢性疾病防控中,如对房颤的管控也可以尝试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如果能够早期筛查除心房颤动,同时建立社区筛查信息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转入上级医院,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最大程度保证老百姓的健康。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如信息系统的标准问题,和计算机人才如何进行沟通以及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等问题。


刘宁:我公司从事医疗信息化已有近三十年,目前服务于6000多家医院。刚才罗教授所说的收集体检信息所涉及的标准化问题。目前各家医院的体检系统所用的数据字典,报告模板都是医院自己设定的。所以收集后跨院统计后困难。目前在申康领导下我司在做onedata.的试点,希望将各家医院的数据字典统一。帮助名老中医工作室进行信息化已有10多年,在这基础上建立AI中医系统,帮助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生学习名老中医诊疗经验,进行中医诊疗服务。对于人材培养,我司有大量员工在我司工作20年以上,对医疗的理解及知认积累对做好系统服务好客户尤为重要。我司也引进医学背景人材,医生等,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满足医院要求。


梁卫彬:从投资人角度,智慧医疗是一个内涵宽泛且广受关注的赛道,可以分为“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医疗”以及“IT+医疗”等,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动,智慧医疗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另一个趋势就是跨界合作,医疗机构、药械企业、IVD企业、数字科技公司和保险公司纷纷探索跨界合作。例如我们孵化投资的镁信健康就是一家典型的跨界合作的创新支付平台公司,针对新特药支付的痛点,把药企、药房、保险、病患、健康险购买者串联起来,打造了可多种渠道变现的闭环。今年AI辅助诊断公司融资也非常活跃,数据获取及生信算法能力是各家公司强调的亮点。数字疗法、AI辅助药物研发也都成为大热主题,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追捧。通过打造智慧医疗系统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的可及性,远程会诊、专病慢病管理中心也帮助解决了许多临床痛点,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智慧医疗各环节底层技术本身有不少局限;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及数据安全也有许多挑战;仍需打造有刚需的强粘性的应用场景;用户理念及使用习惯有待培养和提升。最后,梁卫彬从投资人角度分享了对智慧医疗项目投资逻辑的一些思考,首先“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我们非常关注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各类综合能力,此外会非常关注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成为医疗机构的刚需,是否解决临床痛点,有无客户粘性,能否获证,及能否产生持续稳定的变现模式。作为专业投资机构,特别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这样有产业资源的基金,会持续关注智慧医疗赛道,有耐心地培养有核心竞争力、有较高壁垒、有成为细分赛道龙头潜力的公司。

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二:高质量数据如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圆桌论坛一参与嘉宾分别是(以下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中心医院执行院长郭莺,优刻得CEO季昕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刘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晓阳,翼方健数副总裁张莺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


以下为论坛嘉宾实录摘要

季昕华:所谓高质量数据,一是数据来源,二是数据是否足够,三是数据是否安全。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和医院由于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并没有把核心数据,如位置信息、密码信息放在云端。但在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数据法》出台,上海也成立了数据交易所和数据交易平台,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使得数据在确保安全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季昕华认为中国医院数据有五个困难点,第一个是拿不到原始数据,第二个是存不下数据,第三个是不同设备、不同科室之间没法打通数据壁垒,第四个是算不起,第五个是缺少复合型团队。有三个机会点促使数据打通。第一,疫情的出现,第二是因为互联网医院出来之后部分问诊可以在互联网进行导致数据可以打通。第三是医联体的监理使很多数据能够打通起来,数据打通是非常好的趋势,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郭莺:对于高质量数据是从临床管理和应用来理解,从两个层次理解,一是高质量数据要求,符合实际准确无误的数据才是高质量的,例如医保结算平台和监管平台的数据准确性影响到医院的结算以及医院的绩效考核的结果。二是通过一定的分析应用的数据,能够对于医院发现管理上的不足或者是优势,能够对医院管理起到导向性作用。当然高质量数据对医院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科发展和质量提升、运行效率提升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同时对医院决策提供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指导意义。数据使用需要规定安全范围,并且在分享过程中做好风险评估。运用数据,首先需要计算机人才和专业团队将数据进行筛选、清晰和挖掘,同时需要对医院数据库结构、对临床流程具有高度了解以及对管理需求有快速分析能力的医疗人才,两者结合才能够把需求转化成真正的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界定范围,并做好风险评估后,数据才可以共享。而多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对医院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今后在医院信息化整体规划当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医院应该以信息化系统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建立更好的数据标准,最初建立信息系统过程中考虑到数据标准的核心概念,在今后数据系统之间的打通和突破信息孤岛应该是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周行涛:高质量数据,第一是有效性,当前病例包含的数据很多,但可挖掘的数据的才是有效数据,并不多;第二是真实数据,最好这些数据本身能够自动录入建档,每一个数据点自动传输,数据的真实性能够确保;第三,从医院的建设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可服务于临床转化研究的数据就是高质量数据。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不足。老一辈人才缺乏数字化理念、数字化实践和数字化的专业程度,只能依靠信息科人才的帮助,存在比较大的鸿沟。针对数据共享问题,只要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我们是可以分享的。

  

王晓阳:所谓高质量数据,到底是哪来的?从更数学一点的角度考虑,不外乎是正确性和完整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数据,也没有绝对完整的数据。这是一个融合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在,计算机并不了解医学,医学也不了解计算机。复合型人才难得,组织复合型团队攻关才是可行之道,融合生物医学和计算机,把高质量数据、把高质量的医疗一起做,而不是高质量数据促进高质量医学,应该是高质量医学和高质量数据是一体的,一起来做这件事情。针对数据处理问题,王晓阳提出“数字系统平民化”,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当制定操作简单便捷的系统来助力医疗系统,而不是让医疗人员学习复杂的计算机技术。


刘雷:整个科学的发展是不断交叉的过程,交叉领域的发展才会不断创新。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不只是医学领域,而IT的发展针对大数据也产生了相应的技术,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管理方面,数据如何在医疗领域更好的应用和实践,都是需要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来赋能和适应的。例如,教育部已经出现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而在全国也已经有47所高校设立智能工程学专业。在医学领域,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药学、药理学等,现在顺应产业发展,出现了智能医学,智能医学是以数据驱动、算法驱动为基础的学科研究,这项高度交叉学科的出现,标志着为临床、公共卫生等领域带来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为整个医学的相关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莺耀:翼方健数是一家隐私计算企业,也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有城市级别的基于隐私计算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开放平台、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和智慧化预警平台、生物信息科研协作平台等案例,与多个地方政府和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三甲医院均有合作。谈到高质量数据,一个是行业应用场景层面的高质量数据,如数据是否满足各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如质控、费控、临床诊疗等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疾控等特定场景的需要。过去传统的信息化都是各个厂商建业务系统,这些多源异构系统虽然为高质量数据奠定了基础,但也为数据的流通与开放应用拔高了门槛。从技术来看,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治理实现高质量数据的动态转化。另外,从应用场景和技术发展来看数据一定是最重要的,要素化的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它将驱动医院在临床辅助诊断、医保费控、病历质控等医院管理方面的快速精准决策,同时也是驱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在合规的前提下,若能将医院机构、院外第三方体检中心等不同机构平台的数据进行安全的融合计算分析,必将加速转化。目前看来通过隐私计算建立数据协作生态的解决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法,这将推动生物医疗、医药/械数据产业化的发展。

圆桌论坛二

感谢策行科技CEO、资深媒体人戈扬担任本次活动嘉宾主持。在年会现场,同步进行了复旦IT同学会2022年度新增补副会长任职仪式环节。史一兵会长和王新书记为(以下按姓氏首字母先后排序)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金宣含,上海中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中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鲁,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治国,上海商学院副校长张绍华颁发副会长任职证书。

复旦IT同学会新增补副会长任职仪式


通过本次高峰论坛,望能对生物医疗和IT的交叉实践碰撞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探讨数字经济下普惠医疗的应用场景的赋能模式和方法,为推动整个医疗生态良好的发展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其他与会嘉宾合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