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级计算机学院本科张哲君: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天
文章来源:2024年复旦学长学姐面对面活动
走访同学:2021级信息学院硕士生张重阳
张哲君,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现从属于计算机学院)2000级本科校友,现担任某初创科技公司CEO。
一、复旦记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张学长提起自己的学习往事时说道:“我是一种兴趣驱使型的人,对于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长在复旦就读期间,恰逢学校软件学院成立并面向校内进行首届招生,于是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张学长成为了软件学院的一员。
回忆起复旦生活的点滴,学长感慨现在学校与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硬件条件有了改善,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塑造与视野提升,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学长还谈起在他那个年代极为火热的BBS大战,同学们会在闲暇时间进行思维碰撞,激发了彼此深层次的思考。
“在复旦,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与他们的交流帮助我建立起了对世界的认知、塑造了我的思想,现在的我仍然很感谢能在复旦遇到这些人。”
二、人生发展: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天
学长的职业发展历程是非常多样且丰富的。在毕业后,他首先在科技公司从事程序员的工作,随后因机缘巧合又前往日本与韩国工作了几年,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人生地图。问及学长为什么要从第一份工作跳槽时,学长说:“这一份工作没过多久就感觉自己没有太大的提升了,而作为复旦的学生,我希望做的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做更有挑战、更有意义的事情。”
学长用“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天”来概括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历程,每一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学长都会回望过去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取得了怎样的提升,不断总结与进步,一直在向一个更优秀的自我迈进。在谈话的过程中,学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自己在从一个职员向管理者转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并且让每个人处在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上。“一定要学会从学生思维中转变出来,学习成绩只是衡量一个人非常小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选择与长处都不一样,如果你想更好地促成合作,就一定要脱离一些刻板的评价体系,去看到每个人深层次的特点。”
三、自我探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聊及个人责任时,学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学长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这些事情都非常困难,但是能切实造福社会与个人,促进国家的进步。学长用基础科研软件给我举了一个例子,目前我们所用到的各类基础软件仍然有卡脖子的难题,比如Matlab、CAD等,我们依赖于国外公司提供的服务,需要不断承担各种风险。如果有能力,他非常希望能够着力于基础软件的开发,用自己的能力与资源把这件事做好,或许所需要的时间与投入成本巨大,但他却说,“我们复旦学子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能力,如果能力强的人不去做更难的事情,那么这些事情谁来做呢?”
张学长目前的生活是极为忙碌的,平均每天要进行三场会议,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但是他享受目前的这种状态,“因为我需要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最后,学长还为复旦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并表达了反哺复旦的意愿,希望未来复旦可以越来越好、学弟学妹们能更多地去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如果可以,也希望母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校友返校活动,而不是10年、20年一次,我们都非常希望能够多回去几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