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晚,复旦青年同学会携手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健康讲座。本期讲座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勤奋,为大家分享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了该吃什么来补一补。
首先,陈教授为大家纠正了一个误区,贫血症状是无法靠吃补血的食物补一补这么简单的。我们需要搞清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为何会离我们而去?脸色苍白、头晕都不一定是贫血。贫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血细胞比容减少,都称为贫血。贫血非常普遍的存在我们人群当中,据统计,在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超过50%的病人有贫血。因为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贫血。陈教授简单讲述了门诊最常见的贫血以及导致贫血的原因。陈教授建议大家:有些贫血很容易治疗,不妨去治好;男性贫血尤其要警惕;专业的血液科医生说要做骨穿,那就做。
接着,陈教授又介绍了白细胞减少的几种原因:药物诱发、骨髓损伤、感染相关、免疫性、慢性特发性、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的几种原因。她的建议是:真实告诉医生病史;无症状第一次发现的话需要复查;专业的血液科医生说要做骨穿,那就做。我们已经知道血细胞少了不好,那血细胞多了呢?陈教授告诉我们血细胞悄无声息地增多同样需要警惕,可能的病症有: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最后,陈教授中肯地建议大家:一定要定期体检;重视、关注体检报告以及结果解读;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少“听人家说”。
陈教授分享结束后,为校友们留了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提问。在座校友们的踊跃提问,包括:缺铁性贫血有何治疗办法、中性粒细胞数值很高是什么原因等,她都很有耐心的一一解答。听完本次讲座,校友们对贫血等症状的认识又全面了不少。感谢陈勤奋教授精彩的分享和热心、详尽地为校友们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