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周军年:投身时代,建设强国

2024-09-26|校友走访


00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周军年:投身时代,建设强国

文章来源:2024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学长学姐面对面

走访同学:2021级生物科学本科张阳洁


周军年:2000级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2004年推免至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2009年博士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现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Q1:为什么选择生物专业?

高考结束后,我对于选择专业也不是很明晰,听取了班主任的建议“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再结合自身兴趣,就将复旦生物科学作为了第一志愿,最终录取。


Q2:在校期间印象最深的事?

在校期间印象深的事有很多很多,包括关于尊敬的老师们和可爱的同学们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应该是学校对学生的全方位资助。我大学四年只有大一从家中拿了一万元的“启动资金“,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每年申请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奖学金都可以覆盖全年的支出,在本科毕业的三年后,逐月将助学贷款还清。可以说这些措施保障了我在这四年里安心求学。


Q3:您觉得人生很重要的一次选择是什么?如果回到当时是否还会坚持同样的选择?

在大三推免时选择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不仅仅意味着读研更意味着入伍。如果回到当时还会坚持同样的选择,参军从不会后悔。


Q4:有没有很遗憾或后悔的事情?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会如何选择?

最后悔的事情是年轻的时候对于身体健康不重视,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工作忙起来的时候饮食不够规律,导致体重增加。如果可以重来,肯定会选择好好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管理,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能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保持更为长效充沛的精力。


Q5:对于像生物学这种宽泛的基础学科,您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去接触了解不同的专业,多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在大二时,我很早就进入了实验室,在不同的实验室深入体验不同的科研方向,最终在生物医学前沿课上接触到了干细胞的概念,就此开始了研究生时期对干细胞的学习研究。


Q6:面对学习、科研中效率低下乃至无从下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避免过度内耗呢?

这些问题确实是无可避免的,科学问题有些时候往往是需要灵感爆发的。这种时候不妨先把问题放下,好好放松休息一下,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


避免过度内耗,我觉得要看问题本身。比如在科研中,你的实验设计已经被验证是错误的,无论已经做了多少工作,此时应该第一时间选择放弃,而不是继续钻牛角尖,最后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只能陷入循环往复的内耗旋涡中去;相反,如果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只需踏实努力去攻克难关,不要过于焦躁。


Q7:在内卷越来越严重的现在,您觉得一个科研工作者或求职者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应该是学习思考的能力和敢于破圈的勇气。现在大家都强调个人的综合能力,能力是学习来的,一个人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是很可怕的。另一方面,是敢于破圈的勇气,人不能永远循规蹈矩地死守一个圈子,尤其现在是一个全面交叉融合的业态,正如复旦的校训所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们要主动多去接触学习不同的知识,过程肯定是充满坎坷的,要有迎难而上的毅力。


Q8:您觉得学校和社会哪一个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更有效?

两者应该是一比一的关系。学校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把你保护起来的,在学校里是一个积累学习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各种能力,是一个人个人能力的基础,地基不牢对于建筑物来说是致命的。


社会对人的能力锻炼更多是在学校基础上去做强化的,在社会更应该学会如何和人相处,有社交才能是社会。社会对人的社交能力锻炼更为显著,也更为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社会是对学校能力的一个检验提纯过程,如果把能力量化的话,学校阶段没有获得足够的积累,社会提纯后产率肯定是不如人意的。


Q9: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 一定要锻炼身体,健康强壮的体魄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2. 在学校时,多和不同专业的人接触交流,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要多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尝试,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3. 在职业发展上,要结合自身个人兴趣,要积极主动地将兴趣融入国家发展大方向中去,向老一辈爱国科学家学习,发展建设伟大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