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级法学院陈景伟:人生就是一种选择
应玥
陈景伟学长2015年考入复旦大学,在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毕业。现于温州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公司法和证券法研究。
(一)复旦生涯:追求卓越,见贤思齐
学长表示,选择复旦大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只有追求卓越、不断拼搏,才算不枉此生。毕业三年,在复旦的学习和生活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法学院所在的江湾校区许多教学楼还未建成,因此显得格外开阔,绿草如茵,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而宁静,为学子们潜心学术提供了极佳的环境。复旦的校风和学风给学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他回忆,老师们具有高超的学术造诣,同学们都非常优秀且自律。
在学业上,学长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还常常旁听其他院系的课程。最让学长记忆犹新的课程是经济学院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主讲该课程的戚老师对他影响颇深。戚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分享的财富观和人生经验都让学生们觉得受益匪浅。读博期间,学长还研读了经济学院李老师的不少著作。他特别提到《重读哈耶克》一书,李老师总是一针见血地针砭时弊,他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学术品格令人钦佩。
复旦就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师长的教导和榜样的力量如同灯塔,为后辈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学长用两个词总结在复旦的学习和生活给他带来的改变:视野的开拓、眼界的提升。复旦是一个大平台,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在同他们的交往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影响,同时我们也应当自觉地向他们靠拢,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人生选择: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回望过去的人生轨迹,学长不由有些感慨。本科毕业后,他先在新疆兵团第十师司法系统工作了七年多,之后攻读了河海大学的硕士学位,其后又重返职场,工作两年后才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作出求学深造的人生选择后,激励他坚持到底的是不愿碌碌无为、渴求不断成长的上进心。学长幽默地开玩笑说,为了考博学英语把头都学秃了。名校博士头衔的背后,是工作的同时坚持早起学英语、备战到深夜的不懈毅力。
博士毕业后,学长最终选择留在高校任教。成为温州大学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机缘巧合,但他惊喜地发现大学教师这份工作非常适合自己。他尤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同时不满足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力求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方式,从而助力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的长期发展。
在谈到往后的目标时,学长表示,希望在学术上不断精进,不断取得学术成果,影响和惠及更多学子。他希望能够撰写公司法和证券法方面的专著,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体系的精义所在。
(三)寄语
学长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形象地概括了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在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在现今社会学历也是相当重要的职场敲门砖,因此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学历;在职业选择上,应当把目光放长远,考虑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此外,为人应当谦虚低调,多向他人尤其是业内前辈虚心求教,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持续不断地进步。为了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应当尽早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相对清晰和明确的规划。当我们面对学业和生涯规划中的种种选择时,学长的经验之谈,或许对我们不无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