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级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孙国林:悬壶济世,医生本色

2022-02-18|校友走访

88级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孙国林:悬壶济世,医生本色

郭元

孙国林校友是我校88级本科毕业生,青岛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第八人民医院ICU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在线上采访中,孙医生先讲述了他来到上医的原因。一开始,他对学医还不了解,也不知道预防是做什么的,但坚持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医生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职业,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生专业素质过硬是病人生命的有力保障,因此,学医势必是辛苦的。


在时间管理上,孙医生用自身经历给同学们启发。孙医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学习,因为自己英语较薄弱,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学英语,考过了托福等考试。但人的精力有限,将大部分时间分配到英语后,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是会有顾及不到的方面。孙医生建议同学们 还是要好好学习英语,多一些选择的途径。孙医生特别指出,除了学习外,身体锻炼也不能落下。


孙医生是青岛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他讲述了他的抗疫故事。03年非典的时候他刚好面临毕业,但非典是一阵风一样就过去了。这次新冠病毒肆虐,他们医院派出两支队伍接管武汉病房,孙医生也参与了援鄂。他提到,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措施,比如呼吸科的医护人员习惯戴口罩,基本没有出现感染,四万多的医护人员也很少出现工作感染的,一般都是意外感染。


孙医生在抗疫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当中,身体越好的越容易治愈,有的年轻人身体素质甚至比不上七旬老人。除此之外,肥胖等基础疾病的危害也很大,会引发冠心病、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现目前,国内健康形式不好,全国大概只有1%的人长期坚持运动,而国家预定的目标是提升到30%以上。孙医生提到,医学的同学尤其要注意运动,当医生的如果自己就一身病痛也不能使病人信服。孙医生就在每天坚持锻炼、慢跑,并且每天都在“朋友圈”打卡,给大家起到了好的引导作用!


孙医生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的品质。他提到,预防医学的就业范围很广,学预防的同学们不用感觉迷茫。他的同学有进医院、防疫站从事临床研究的,也有从事其他行业的。学医不容易,年年都是高三;当医生也不容易,辛苦、压力大。当问到为什么孙医生能坚持医生这个职业,他说他从职业中得到了“职业满足感”。孙医生认为,不能将教材和实际分的太远,应当理论结合实际;最好从临床就开始见习,越早接触越好。同时,对学生而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最基本的品质;专业能力、学习成绩是基本的素养。从上医毕业的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肯定没什么问题,情商是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大家也要珍惜同学情谊。


孙医生也解释了他所理解的公共卫生专业:新冠让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平常预防没什么存在感,但这次新冠病毒流行显示出预防的重要性。慢性病的管理、大范围的病毒控制基本都是靠预防。


最后,孙医生给学弟学妹们留下寄语: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时间很短暂,让努力成为习惯,享受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