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法学院罗富文:投身基层,勇于探索
蒋佳杉
罗富文学长研究生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复旦大学,就读于法学院,谈及学长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法律专业,学长表达了自己对于法律专业的向往和追求。
在复旦求学的过程中,学长提到自己曾遇到的许多重要的人,令人尊敬的老师、敬业的辅导员、友爱的同窗。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论文导师孙南申老师。他认为孙老师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师长,孙老师身上透露着法学家的文人风骨和指导老师的和蔼可亲。论文写作期间,有时候进展缓慢不够积极,老师会严厉批评,同时也给与循循善诱的写作引导,遇到写作质量不佳的情况,孙老师经常会主动与学生沟通。学长提到,有时候晚上很晚给老师发消息讨论论文,孙老师都兴致很高的打电话或者敲长篇幅的文字予以积极回应。学长还讲述了与孙老师的其它细节,谈到孙老师身上严谨求实的品质,给他的学习和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复旦读书期间,罗学长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曾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也在复旦大学人事处、法学院校友办做过助管。罗学长提到,在求职的时候,特别是寻找体制内工作时,学生干部或者党员身份是加分项。对于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比如选调生、人才引进等)的同学有一定帮助。学长也认为,他在校期间所做的这些学生工作,对于后来的工作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能够让其更好的掌握各种沟通技巧,适应机关工作环境。
学长也曾在律所和上海仲裁委有过实习经历,最后权衡之下,选择了通过人才引进进入机关工作。学长也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想进入体制内工作,要把握住机会,提早关注各个地方的选调招募信息,进入基层工作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克服自身困难,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展现所学,创造价值。
对于工作就业,学长给出了其他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务实是工作中很重要的品质。我们复旦毕业生的标签,会让领导、同事对于你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能力有较高的期待,我们应该直面这种期待,在工作中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以此回应这样的标签,坚守复旦人的精神特质。
虽然没有选择做律师和法检的工作,但是学长认为在复旦学习的法律知识所形成的法律思维,即事实与法律相结合的思考方式,在工作中也非常受用。比如起草一份材料之前,可能需要把来龙去脉即事实掌握清楚,还要厘清各类规定清楚依据之所在。
最后,罗学长想和学弟学妹们说的是,复旦教于我们敢于探索未知、勇于突破自己的品质和技能,未来的道路很长,我们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困惑和难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克服这些不确定,勇于尝试并且努力探索,以至于达成人生的目标,实现最初梦想。祝大家学业有成,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