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级社会学本硕魏炯翔:逐梦前行,一往无前
走访同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1级 陈芳
个人简介:魏炯翔,现任上海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00级本科、0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投身互联网大数据领域创业和工作十余年。
一、机缘的选择,历练中成长
2000年高考时,魏炯翔学长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他毅然地选择了复旦。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社会学专业相对比较冷门,且外行人难以窥见专业奥秘,基于对社会学专业的好奇和同专业师姐的推荐,让魏学长成为00级社会学专业中非常罕见地把社会学作为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之一。
魏学长谈起复旦的时光,如数家珍,仿若昨日般清晰鲜活。2000年9月4日,这一天是复旦00级本科生入校报道的日子,参天的古木、整齐的梧桐、笔直的光华大道,这让来自浙江余姚一个小镇的魏学长第一次感受到大学校园的磅礴气势:“复旦校园的占地面积几乎和我家乡的小镇一样大。”很多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名字的名家大师,如今在校园中经常可以遇见,摩肩接踵的中央海报栏,内容丰富的各种校园讲座,晚上座无虚席的图书馆和自修教室……初入校时的所见所闻缠绕在一起,激起魏学长内心的震撼与决心。
在复旦求学的过程中,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辅导员勤勉无私的帮助、同学间良好的友谊,都让魏学长记忆犹新,他重点提起本科时期的辅导员桂勇教授和本科生导师瞿铁鹏教授。在大三时,魏学长与同班的庄好同学合作,参与一项关于台商在上海发展情况的调研项目,那时上海的台商主要居住于古北社区,从复旦到古北社区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桂老师经常陪同学生往返乘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前往调研。瞿铁鹏教授也对调研论文的学术规范高标准、严要求,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复旦学者的赤子之心足以跨过时间,至今仍令学生们钦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全国挑战杯的二等奖。
前段时间,“学霸作息表”屡屡出圈,魏学长在复旦求学时也将一天以半小时的时间进行拆分,每天从早七到晚十不停歇地在他的多重身份中跳转。学生、校园创业者、科研项目负责人、校园BBS论坛管理员和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忙碌且充实,这些身份让魏学长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磨砺、成长。
学习和工作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魏学长的一大经验,对于社会学而言,钻研学术是一条成长路径,将社会实践和专业相结合也是一条成长路径。
二、走出象牙塔,坚定创业梦
魏学长的职业轨迹与创业紧密联系着,大二至研究生期间,他已然有了丰富的校园创业经验。魏学长毕业后留校任职,但创业梦仍时常盘踞在他心头,经过反复的思考,他选择离开学校,作为先行者投身互联网大数据行业,逐鹿前行。
魏学长将他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蛰伏学习期,在刚刚毕业初期,作为一名复旦毕业学子难免有些心高气傲、持才傲物,但真正地投入职场后,才发现校园中的知识并不能完全适配于职场。这段时期也是一个学习期,魏学长尝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多储备一些知识,以谦逊的心态像一块海绵般地去吸收不同的知识。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进入第二阶段——试飞期,显著的特点是有风险,有一定失败的概率。通过对失败经验的不断总结、打磨,职业生涯迎来了第三个阶段——起飞阶段,这一阶段对职场相关技能和知识掌握娴熟,个体在所处领域快速发展,这也是魏学长目前所处的阶段。第四阶段是一个翱翔期,雏鸟成长为羽翼丰满的雄鹰,到达一定的高度和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平稳,这也是魏学长在今后若干年内努力的目标。
作为大数据行业的资深人士,魏学长见解独到,互联网大数据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目前,大数据行业经过一轮红海期的筛选,初步呈现少数几家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行业的态势应该会持续的发展,而且是速度会更快、可处理对象会更多、技术要求更高,例如过去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的对象往往是文本数据,而未来的数据会更加广义,音频、视频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朝着更加立体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魏学长坚定地认为大数据行业是一个朝阳赛道,期待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
三、学长的建议:恳切又实用
作为上海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魏学长谈到他作为企业方对应聘者的三点期待。首要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态度和效率都至关重要。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是一张白纸,企业是他们初进职场的引路人,在一定期限内必当是倾力培养。他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不懂不要紧,只要肯学,因为我们肯教。”从如何写好一封电子邮件、做一份美观的商业PPT开始,大学里没教过的内容,都是企业课堂里的必修课。毕业证和学历文凭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个“新学期”的起点。
第二是相对宽广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企业更加青睐于复合型人才,宽广的知识面意味着更好的可塑性,而创新能力更是企业组织对新成员所带来的新知识、新技能、新风貌的一种期待。
第三是基于高情商的团队合作能力。如今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可以一个人独自扛下来,必然由团队相互配合来完成,要学会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脾气的人打交道,所以融入团队也是关键一环。
对未来想从事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学弟学妹们,魏学长给到三方面建议:首先是基础能力的学习,例如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工具的操作运用,这是敲门砖,也是必备技能;其次是商业逻辑思维的培养,大学校园里日常也会做很多的社会调研和撰写相关报告,魏学长建议要多思考:数据分析和报告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哪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思维迁移到商业中,要思考这个软件系统、这份研究报告是为了解决客户的什么商业问题,能不能帮助客户真正解决这个商业问题,这份工作成果在客户内部的商业流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商业逻辑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算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这是可以从校园中的学术项目开始入手来培养的。第三要是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提高信息检索能力,目前中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和商业应用实践等,仍有值得学习之处,作为行业新人要虚心地去学习。另外,信息检索能力是数字化时代个人知识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培养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去检索来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