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管理学院MBA贾树垚:重新出发
走访同学:瞿雷
校友简介
东华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秘书长,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协助多行业实现精益改善,实现全球首创的的设备、工艺、标准等。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本科毕业选择工作。26岁公司外派广西管理一个工厂,初期很有挑战性,后来各项工作指标都还不错,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安适,很难有事情刺激自己开心,于是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找新的挑战。这也是我选择来复旦读MBA的原因。
之所以选择报考复旦,是因为当时心存对于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很多疑惑,诸如该不该倡导员工长期加班,该不该允许上班打私人电话处理私事等具体问题。自己的管理方法在自己的领域里效果不错,也很想知道不同的管理机制对应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所产生的效果有何不同。据说2006级的复旦大学MBA,入学考试分数名列国内学校收分排行第一,关键是复旦更注重面试成绩,意味着在这里个人能力比分数更重要。花有限的时间学最优的知识,此时复旦就成为最佳选择。也正是这样的学习经历,有机会让我跟各行各业的精英得以交流和学习,扩展了视野。确切的说,让我学习着尽量用有高度的视角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复旦求学期间,对我影响较大的是orientation活动,我连续五年担任了orientation的教练。在MBA每年新生开学的前三天,会有orientation活动,十多个新生一组,老学员做教练。组内无上下级关系,彼此之间没有利益争执,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跟其他组同时具有合作和竞争。有意思的是组内同学们会分成不同的人群:中心人物、拥护人群以及被边缘化人群。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也能反应一个人的个性、成长背景以及各种性格特征。团队没有等级制度和奖惩关系,却要精诚合作,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启发我们去思考组织中的激励该如何设置,除了薪资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很多要素。
谈到创业的契机。在30岁之前,我认为我不会创业,感觉企业家们缺乏闲暇,生活中缺少了自在。可自己经历了过多的闲暇,以至于再找不到开心的事情,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并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于是想做些有价值且自己想做的事;另外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想做的这些事是可以实现的,这和我所从事过的四份工作分别都处于不同的行业有关,基于精益管理在不同行业里都能做出全球领先的一些东西。于是,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创业中的困难,最显性的就是资金短缺,归根结底就是准备得不够充分。一个好的理念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我又做回了职业经理人,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又重新起航。这期间最大的变化就是眼界的逐步拓宽。现在看来,上次失败的原因,主要因为市场的选择、合伙人的选择等诸多准备还不够成熟。
目前我们的创业内容是数智精益咨询,精益管理的本质是基于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消除一切不必要的非增值投入。我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利用自动化来替代人工;利用大数据AI算法来获得最优的生产产数,以此来提升产品的成品率,降低诸如原材料损耗、能源损耗、人工消耗等。我们跟其他咨询公司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工具都是利用这几年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投入小见效大,确保客户精益改善的新增收益在1.5年内抵回所有改善的投入;二是我们带客户员工一起做改善落地,按照实施效果收费,没效果不收费。
家庭生活方面,对我影响最大是我的儿子,我希望能给下一代一份成绩单,告诉他我曾经做过哪些全球领先的事情,跟孩子分享奋斗中能体会到的快感。假若只是简单的想过得舒服,创业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儿子支持我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能给下一代做个不算糟糕的榜样。
关于职业选择,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对我而言,我所从事的事业是我非常喜欢的,工作和生活其实融为一体,自己享受并能为之努力。如果要说到我的兴趣爱好,那就是目前的工作内容,面对很多企业生产中的场景,不管在工作时还是闲暇时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把这些付诸实践且产生价值,是快乐的源泉。关于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于我而言,最好能选择一份到老了都愿意做的工作,即以终为始开始规划和准备;另一方面,在热爱之外,得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能够让自己比同龄人取得更多的成就,发挥所长。希望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作为寻找自己热爱的出发点。
最后,谈到毕业生应聘,从我的角度看来,踏实、稳定的毕业生是各个企业比较青睐的,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的流失率非常大,稳定性差,这是招聘单位不愿看到的。另外,我个人给学弟学妹们两个谏言:第一,由于中国人口的变化,读书有了更多的自由度,高学历不再是奢侈品,建议学弟学妹们多读书,这将决定未来的人生高度。第二,争取成为跨专业、跨领域的人才,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求职道路上会更有优势,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应该涉猎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