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崔倩:兴趣·热爱·坚守
王婧怡
崔倩学姐是来自复旦大学2011级的文物与博物馆学校友,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杭州市文保中心。
求学复旦——从化学到文博的学科跨越
崔倩学姐自高中起便是理科生,本科也是化学专业,但是喜欢文科的她在经历了大四的一段就业迷茫期之后,始于对器物的兴趣,决定报考复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而最终的选择陶瓷方向也与本科所学有着密切关系。
“影响最大的,我可以说我有一个同学,现在也是我很好的朋友、专业上的榜样。”由于理转文的专业生疏,崔倩刚进入文博专业学习时并不能得其要领,而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他们成立了调研小组,一起下乡调研,这份经历于崔倩而言,既让她收获了学习方法,也使她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本专业。崔倩在访谈中常常提及同学关系,她的同一级同学只有十人,但是关系亲近,大家白天学习,晚上便可以去三号湾的酒吧聊天,同时交流课业,自由的学习交流氛围成为她的复旦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点。
职业选择——投身文保工作
两年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习让崔倩明确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毕业后便进入杭州市文保中心工作,从事古建筑保护,与硕士所学的陶瓷方向差别较大,从零开始的工作要从学习画测绘图做起,工作伊始,崔倩通过培训计划在古建筑中从事为期三个月的测绘任务,本就对物质文化有着极大兴趣的她渐渐生出了对古建筑与古村落的热爱,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收获。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崔倩学姐说道,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从事文保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一线的基层文保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职业道路——不忘科研初心
虽然毕业后便进入了文保系统,但是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崔倩其实面临着行政与专业两条职业道路的选择,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之后,她最终决定将重新将精力投入到专业研究中去。“还有一个就是,就是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我觉得这个比较重要。”崔倩认为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是职场中的重要竞争优势,也是怀着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她重新回到复旦读博,回到学校进修是她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
从化学转入文博,投身于文保工作,如今又回到母校进修,成为博士研究生,崔倩怀着对文物保护的热爱前行在学术与职业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