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护理学院杨中方:一直与复旦同在
赖嘉怡
杨中方师姐是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校友。毕业之后,在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在临床上做一名临床护士。后来在上海立达学院做一名外科护理学的专职教师。2019年的十月底,来到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做一名研究助理,现在是复旦大学行政护理中心的胡燕教授科研团队的一名研究助理。
1.1您认为在复旦最大的一份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认识了真实的自己吧。我举个例子,我在来到复旦之前呢,我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然后我以后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要去做什么,需要什么,都没有认真的去考虑什么。我记得很清楚,虽然我也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是在图书馆碰到的一个大概有八十岁高龄的一个老奶奶,估计是我们医学院的一个老师。每天就在图书馆看到她翻阅一些资料,我估计她可能不太会用电脑,所以我经常看到她在翻阅纸质书。我当时就想,怎么这么大年龄怎么还来图书馆。碰到的多了,就觉得,她可能内心有一种追求,或者说是一种坚持,我觉得她不是为了别人,或者说她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才来图书馆,是觉得她是真的知道自己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坚持每天来图书馆。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所以后面包括到现在,我也在追寻内心的一个真实的想法。复旦的一些老师也好,同事也好,还有我之前的同学也好,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帮助我了解我想要什么,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1.2 “复旦人”的身份对您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一个是荣誉,一个是责任。荣誉,就是你作为一名复旦人,我们自身觉得是有光环的,是很骄傲很自豪的。但同时呢,这份骄傲自豪,包括这个光环,其实都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挣来的,那么我们也应该为后人去维持好,甚至让这个光环更加的明亮。这也是我们作为复旦人,每一个复旦人的一个责任吧。
1.3 您认为大学和工作机构(单位/企业)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身份,你站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那么站在学生层面呢,你可能更多的是被老师带着去走,他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子,那么你对复旦的印象就是什么样。你去参加一些活动的话,可能这个活动已经是设计好的,然后你作为一种参与者,那么你接触到的可能是最好的一面,所以这个可能是被过滤掉的一个印象。然后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职员,你更多的是去辅助别人,作为一名员工的话,你是去服务别人,比如说复旦的学生是你服务的对象,然后我们中心的核心研究员是我服务的对象,包括我现在还做兼职辅导员,可能一些学工办或者院工办的一些工作,都是我需要去解决的一些事情。那么通过这些工作,我体会到的可能要比学生更深刻一些吧。其实我这两种角色,一种服务者,一种是被服务者,对复旦的印象完全不一样。
1.4 与其他单位、企业或者组织机构相比,您觉得复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您的重要精神家园?
答:我觉得图书馆就是我精神归宿,虽然我现在是员工,是一名行政人员,是一名辅导员,但我去图书馆的次数其实是很多的,当然我工作时间是不去的,是我五点钟下班之后,然后我去食堂吃晚饭,那么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就像刚刚我说的,就是你去到那里之后,你可以把你今天一整天的行政工作的一些琐碎、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进行一个很清楚的梳理。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你能够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好的你就就继续维持,不好的就想以后怎么去完善,怎么去改正。不用去刻意的去想,你坐到那么一个环境里面,这些事情就很清楚。我觉得图书馆太神奇了。
1.5 请用两三个词概括一下您读书时复旦在您心中的形象。
答:在我读书的时候,复旦给我的印象就是,它提供了一种让你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去学习,去读书,去吸取你想要的所有知识养分。从老师的身上,从同学的身上,从周围的认识不认识的一些复旦人身上,你能够体会到那种自由而无用的精神。你可以在复旦校园里,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去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这种无用的比较自由的环境下,你才能去把自己的一些能力发挥到极致。如果有一件事情压在你心里的话,你不敢放松心情去做好手头的事情。
1.6您觉得复旦有哪些长处(比如人文环境、学风校风和精神特质等方面的优势)?
答:复旦在人文关怀这一块做的确实很好,他不仅是在理论上达到了一种高度,它其实也把这种人文关怀用于我们自己的校园里面,用于我们自己的学生,包括我们自己的同事。我还是以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去做一份合同然后跟第三方公司去合作来开发一个软件,那么你需要去做一个合同,这个合同正常的话起码要三层才能拿到你所要的校章。我觉得复旦他做得很好的一块,就是他把这个签署合同的过程全部放在网上,放在那个oa上。我只需要坐在我自己的工位上,在网上提交就好了,我还能看到整个审批流程。信息办现在办事效率特别特别高,这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方面吧,他们会想着你这个申请可能会很着急,那么我马上给你审批掉,如果有问题的话我马上给你反馈,反馈给我之后我马上进行修改,这个效率是相当高的。很多例子我给你举不完的,我深刻体会到,他们没有任何的官僚主义,没有任何的官架子,让人体会到他原来是想着你所想做的一些事情,这就是人文关怀对不对。
1.7当您看到有关母校的正面消息时,您的心情与感受是什么样的?
答:有位老师获得了一个国外的计算机学院的荣誉,当时就是很激动,然后有一种团体荣誉感。虽然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是复旦人,我也是复旦人,我就感觉特别好。大家作为集体里面的一员,这个集体他本身变好,或者说集体里面的任何一人变好,我都觉得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为他们感到高兴。
1.8您认为复旦大学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持、发扬和传播复旦(人)的优秀特质(比如,独特文化、历史担当等)?
答:我从几个层面来说:首先我觉得作为辅导员,我们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去向一些正方向发展,好的校园里培养出来好的学生,后面成为好的校友,好的校友就会让这个学校更加的,荣誉也好,知名度也好,可能都会有所改善。我们之前不是有句话叫做“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对吧?所以我觉得辅导员就是要培养出,明天能够让学校感到光荣的学生,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作为一名复旦的员工,我觉得在任何事情上面,尤其是跟校外的一些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去接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在他们眼里的你就代表复旦的,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你的言行,注意你的措辞去为你这个学校,为你的母校也好,为你的老板也好,维护好这个形象。作为进入学校的学生的身份,我会去努力的学习复旦的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知识底蕴,去努力的扎根复旦吸取养分,去更加努力地拔高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更好的复旦人。毕竟不管以后你有没有做出一些让复旦变得更好的一些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你作为一名小人物,你做的任何的事情可能都会对复旦啊,或者是你身边的人产生一些影响。
1.9对复旦大学的未来的发展,您还有其他的期许和展望吗?
答:复旦大学现在是在国内算是一流的,以后希望能够在全球成为一流的院校。作为员工,作为学生,我们都会努力的,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