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瑞瑞:勤学多思,实现自我

2022-02-18|校友走访

1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瑞瑞:勤学多思,实现自我

施佳余

周瑞瑞校友是复旦1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目前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周瑞瑞校友先后在复旦攻读了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曾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萨尔茨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访学,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


机缘巧合,圆梦复旦

如果说别人与复旦的相遇始于开学季,那么周瑞瑞校友与复旦的缘分就稍显与众不同。学管理的周瑞瑞校友在本科期间便遇到了两位来自复旦的年轻教师,他们深厚的学识涵养、不俗的谈吐和儒雅的气质让她对复旦心生向往。受其影响,再加上自己校园记者的经历,周瑞瑞校友决定报考复旦研究生,去研究更加宏大的问题,探索时代洪流中人的轨迹,并最终录取到了中共党史专业。复旦优良的氛围也让周瑞瑞校友一下子就爱上了复旦,认定学校会是她研究生生涯中家一样的存在。

谈及在复旦求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周瑞瑞校友表示自己对导师在内的很多老师都印象深刻。哲学系、外文系、法学院等各个学院各个学科的德高望重的老师们都在她的研究生生涯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她而言,听老师们的公开讲座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她被不断地吸引着,对人文社科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兴趣,体会到了人生的开阔。复旦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也给了周瑞瑞校友诸多的可能性,使她时刻保持着一种思维上的快乐。


不畏尝试,终入南大

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是每个人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周瑞瑞校友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博士毕业生,在很多人看来就业面已然十分狭窄,但她并没有直奔教职而去。因为觉得一直在象牙塔中自己的视角有些局限,她选择去各个行业感受一下。一年多的时间里,周瑞瑞校友尽可能多的去了不同的领域进行尝试,抓住一切机会去感受和体会,明白自己的劣势在哪里,适合做什么,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从事过机械制造行业、文化行业、艺术行业等等,包括咨询公司,有失败也有成功。经过这些尝试,周瑞瑞意识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研究,这是一个相对纯粹的事情,最终进入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南大马院的助理研究员,周瑞瑞校友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在她看来,研究首先就是要去发现问题,而问题本身又是研究人员自己所设立的,然后再去解决问题并说服他人该问题的重要性。这个过程在周瑞瑞校友看来是挑战与趣味并存的,这需要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在企业里服务他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是周瑞瑞校友更为看中的,研究和不断探索的过程能够带给她极大的成就感。


耐住寂寞,实现自我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党史也被列为了一级学科。周瑞瑞老师主要在做的就是梳理史实、探究史实背后的社会历史意义等。党史研究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国家十分重视对党自身的历史挖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断强调要加强党史学习,党史研究只会越来越如火如荼。周瑞瑞校友分享道,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挖掘,通过搜集和整合材料,学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究、解决历史上存疑的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对过去的结论进行一些修正或者推进。

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提出某一个问题之后,该如何寻找材料去进行证明。而从事史学研究的周瑞瑞校友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史料的收集。有时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相应的材料去支撑,这个过程会比较煎熬,要经受住这种枯燥、耐得住寂寞,同时还要经受住学校科研考核的压力,这需要她有心理调适的能力。

周瑞瑞老师坦言,不焦虑是假的,但焦虑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遇到挫折和瓶颈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寻求帮助。只要不断的去阅读,有时加以大胆的假设,就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


抓住机会,多学多做

“能进入复旦学习的人都是幸运的。”周瑞瑞校友如此说。复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开阔的环境,有各种各样优秀的老师等待着我们。她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遇,珍惜在复旦学习的时光,让自己变成一个开阔的人,不要被过去的一些相对狭隘的思想所束缚住。要主动去与更多的人交流,去学习,多读多想多做。这也是她自己切身的体会。

周瑞瑞校友表示,研究生需要主动地去提问,学会提问,不必担心自己提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不合适。因为提问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人成长,这也是复旦教会她的。例如,几乎每场讲座结束前都会有提问环节,这便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哪怕当众出糗也是一种经历,能让自己知道自己在什么方面有所欠缺。走出舒适区,勇于提问能使人快速成长。

在部分人看来,人文社会学科的就业前景堪忧,就业面狭窄,实则不然。周瑞瑞校友指出,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社会所需要的,即与社会需求是相匹配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阶段不同,不再满足于知识上的提升,更多讲究的是思辨能力的提高。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即便以后不再从事科研工作,在其他行业中这种能力依然是有益的,思维的锻炼也会一直伴随着自己。


学科融合,多维视野

周瑞瑞校友一直十分推崇跨学科教育,她表示,学科划分本就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管理、招生和培养的便利,逐渐形成了学科划分。也就是说在原初状态的时候,人的各种知识和认知并不受学科所限制,要想解决一个问题不能靠孤立的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需要依靠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

以党史研究为例,早前的历史研究可能就是纯粹的梳理史实,但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越来越多其他学科背景的人参与到党史研究中来,于是针对历史上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件就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四史研究中的改革开放史,这一时期的历史截至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叙事,其中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也需要依托经济学原理才能得出较为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跨学科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社会是立体而非单面的,多维研究才能对一个问题形成较为全面的解读。

因此,设置交叉学科、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在学校范围内,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学科间交流的机会,比如学科互动的讲座,对学生而言会获益匪浅。


回首过去的学习和科研时光,周瑞瑞校友始终保持着复旦人开阔的胸怀,用宽广的视野在自己所热爱的史学领域探索发现。她从未停止思考和前进的脚步,只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