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级汉语国际教育蔡蔚:选调之路,上下求索

2022-02-18|校友走访

15级汉语国际教育蔡蔚:选调之路,上下求索

2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张明

蔡蔚校友是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第一批上海选调生。2015年至2017年,按照选调生政策到基层锻炼两年,锻炼期间先就职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后到闵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实习,2017年至今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任二级主任科员。


一、复旦求学——圆梦之旅

2015年,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蔡蔚学姐来到了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启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生涯。谈及当初为何选择了复旦,学姐感慨道:“这是一次圆梦之旅,一开始,我的目标就是复旦。”大一期间,她积极报考了复旦历史系的插班生,但是惜败于面试环节,因此心中一直留有遗憾。本科毕业,她毅然决定继续报考复旦的研究生,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站在光华楼下仰视巍峨高楼,成为复旦人的兴奋与喜悦之情在她的内心久久激荡。

回忆两载的学习经历,她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自己的导师。她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需读两年,第二个学期就要开始代教。她的导师在其中牵线搭桥,从第一学期就开始鼓励学生旁听,给她第二个学期的代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了有益指导,而且在她的求职过程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研二期间,她报考上海选调生顺利进入考察环节后,导师在外地出差仍坚持搭乘早班机赶回上海,专门与考官进行面谈,这让她尤为感动。“复旦提供了高水平的老师、丰富的讲座和充足的国际交流机会,在复旦要想得到提升,都有相应的资源”,正是这短短两年的求学经历,促进学姐不断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为她以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起飞平台。


二、步入职场,不惧新领域

因缘际会,学姐在复旦就业网站看到了上海选调生招录信息。顺利考上后,按照选调生的政策要求,需要参加两年基层锻炼。首先,她去了徐汇区徐家汇街道,负责党建工作,然后,在闵行区农委进行了一年半的专业实习,两年后来到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

蔡学姐说道:“因为是跨专业考研,对我来说,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而现在的工作,又面临一个崭新的领域,我不断在新的领域中探索,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复旦教会我的学习方法,教会了我怎样尽快上手,怎样尽快掌握新知识。”作为第一届上海选调生,虽然所学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她依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闵行基层锻炼期间,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工作,工作目标是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闵行有上海唯一的全国改革试验区,在三个老师的带领帮助下,该试验区做到了全国评选第一。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是工作带给了她巨大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如果不是工作原因,她可能不会接触到三农问题,也不会面对新的领域进而激发新的兴趣。现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充满了新鲜感、充实感和满足感,这是她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前进且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


三、就业建议,寄语青年

蔡蔚学姐说道:“学校和学院当时对我们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很大帮助,由于当下新冠肺炎导致就业压力剧增,学院应加大对学生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就业难题。”她认为,学院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的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交流工作经验和求职经历,还可以邀请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校友,帮忙指导学弟学妹的就业问题。她鼓励学弟学妹,一定要珍惜在校短暂的学习时光,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复旦提供的丰富资源,要学在当下、有所规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