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高分子系李虹香:复旦给我的很多,而我给复旦的回报太少

2022-02-18|校友走访

11级高分子科学系李虹香:复旦给我的很多,而我给复旦的回报太少

宋佳仪

在整场交流活动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李虹香学姐说的:复旦给我的很多,而我给复旦的回报太少。哪怕已经毕业三四年,复旦的光环依旧存在。这也是学姐一听说校友会有这样一个寒假线上“云”走访活动便立马答应参加的原因。

李虹香学姐在高中的时候就对理工科类比较感兴趣,11年通过上海自主招生(千分考)的方式进入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大二选择了高分子专业,到了大四成功保研本专业。平时学姐喜欢看看书、刷刷美剧、研究一些美容护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从高中开始便与复旦结缘

李虹香学姐从高中开始就已经和复旦结缘,就读的中学是复旦附中。从那个时候她就开始接触到一些复旦的文化。高一军训的时候便开始学唱复旦校歌,当时练习的次数甚至超过了真正在复旦念书的时候。

学姐从大三开始进入高分子的实验室,导师是姚萍教授。姚老师给学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姚老师带学姐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原本可以愉快地退休,但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还是选择了返聘,并且每周都上六天班。姚老师除了科研,还教普通化学这种基础性的专业课。学姐在做老师助教的过程中发现,哪怕是给大一同学上非常基础的课,老师都会做足准备,精心设计教案、习题和试卷,体现了姚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自己事业的热情。此外,姚老师对学生的个人生活也是非常关心的,是一位十分有温度的老师。曾经有位同学生病了,老师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给这位同学介绍了一些自己认识的比较好的医生,也和医生打了招呼。

学姐一直很认可复旦通识教育这样一种培养理念。如果一定要给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导向提些建议的话,学姐认为一方面是要继续抓基础教育,另一方面是多拓展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内容,甚至能够跑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与通识教育理念相近的轮岗制

李虹香学姐毕业后通过秋招进入了埃克森美孚,由于专业对口,在找工作上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埃克森美孚的内部文化是终身轮岗制,公司相信通过轮岗能够培养出对公司各方面业务都比较了解的综合性人才,和复旦通识教育的理念有一点接近。目前学姐共经历了三个岗位。

第一个岗位是销售计划,做了约一年的时间,从整体上把握销售部门的销售情况和未来发展。在这一岗位学姐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做整个部门的计划,包括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和年度计划等。考验的是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二个岗位是前一部门对应的销售岗,做了约一年半的时间。学姐负责华东、华北区聚丙烯和弹性体的销售,面向的市场主要是无纺布。当时正好遇上新冠疫情,无纺布市场的需求爆发,对聚丙烯粒子的需求也相应上升。这一岗位比较考验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痛点的能力,需要洞察整个行业的最新动向,把握重点信息作出决策。

第三个岗位是针对弹性体的供应计划,离开了原先的业务部门,进入了供应链部门,目前也做了近一年的时间。学姐平时负责和工厂对接、和供应链的其他部门对接、以及和业务部门对接,即:作为桥梁连接工厂和市场,尽可能地保障供应稳定性。

在工作中肯定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克服了可以很快提升自己能力。相比于学校里考试、科研这种相对单一的困难,工作中的困难可能每天遇到的不太一样。这需要大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如果能更快地想出解决方案就会比较有优势。而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该项能力在学校里就可以培养起来,比如社团合作、院系合作、校际合作等。


要时刻与社会保持联系

李虹香学姐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学生时代可以多去做些实习,尽早地去感受一下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的节奏。实习的时候多关注一下该行业里30岁、40岁、50岁年龄段的人都是怎样的一种工作、生活状态。他们在这个行业里已经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自己。

针对学业压力较大,无暇外出实习的同学李虹香学姐认为也不用焦虑,每条路都是走得通的,但仍需时刻了解社会的动向、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方式可以是多阅读一些有深度的分析与报道。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老师多去探讨一下社会热点问题,看看他们的见解与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