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级新闻学院区畅:化挑战为机遇,不为自己设限
杨晨阳
区畅学长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广告系硕士研究生,于2021年毕业后进入上汽国际成为销售培训生。目前于上汽国际商贸事业部门任职。
缘起交换,一“研”为定
区畅学长本科阶段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的政治学与传播学双专业。2016年6月,他初次踏足复旦园,度过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换学习生活。谈及对复旦的初印象,他用了一个“大”字概括。在短短一个月里,他骑着自行车四处探索,逐渐对复旦校内和周边设施了如指掌,汲取了大量学科知识,也结交了数位好友,在复旦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充实的。
2016年7月,他回到加拿大继续完成本科学业时,面临着传播学专业分流的选择。他想起在复旦交换学习时,中国国内的广告行业和国外的广告行业在实际操作中的差异让他耳目一新,深感震撼。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在细分方向中选择了广告学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重点,也萌发了未来在复旦大学广告学专业读研的想法,并开始为之努力。
“我又回来啦!”2018年9月,区畅学长如愿以偿,在新闻学院广告系与复旦再续前缘。再次踏足复旦园,校区依然这么大,却充满了熟悉感。
好学力行,勇于挑战
区畅学长在新闻学院就读期间,一直秉持“好学力行”的院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又积极将专业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
谈及在复旦就读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是我的导师张殿元教授,他是我在学习广告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也直接颠覆了我对广告二字的看法。”与张殿元教授初次见面的课堂上,他对广告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后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中也有了崭新的思路。在传统观念中,大家常常把广告受众当作消费者看待,是需要说服和教导的被动对象,把消费者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但张教授认为大家应该把广告受众当作和自己一样的生活者看待,是通过互动引导其做选择的主动对象,把广告受众和品牌方放在了同一阵线。
此外,区畅学长在张殿元教授的指导下,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边界。在导师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类课题活动,参访多家4A广告企业,从中吸取广告策划等相关的行业建议,并参与上海市广告协会的实践项目,接触互联网信息流广告、数字广告等前沿资讯,在不断的积累中加深自己对广告行业的理解,并锻炼了单独筹划、实施科研项目的综合能力。
初入职场,学无止境
2021年毕业后,区畅学长结合自身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广告学专业知识,就职于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成为销售培训生。不久,他迎来了职业历程中的一个机遇,在培训过程中有幸参与公司新项目的准备工作,最终定岗于商贸事业部从事新项目的相关工作。
在他毕业后的这第一份工作中,便充满着挑战。从事进出口商品贸易,除了要运用市场营销及广告学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进出口流程、国际贸易、物流等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在工作之余,他还要腾出时间自学从未接触过的其他领域知识。但初入职场的他对于现在的工作状态十分满意,也很乐于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为自己设限,希望化挑战为机遇,落实部门规划的战略目标,与项目共同成长。
在工作中,他也不忘巩固在复旦所学的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应对不同的挑战和风险,因此专业知识也被他称为坚实的“护甲”。他认为,只有专业能力过硬,在工作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真诚建议,构筑复旦校友圈
区畅学长作为广告系学子,在周末休息时热爱四处行走,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一方面利于寻找灵感。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他认为单靠看书或者空想是很难产生创意灵感的,应该身体力行地去经历和感悟。同时,经过周末的调整,周一也能以更加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新一周的工作中。
提及对复旦未来就业导向的建议,区畅学长提倡为每个学院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通过老师对接企业资源,同时也可以整合优质校友资源,更好地促进复旦学子就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对于未来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学弟学妹,区畅学长建议大家先提高专业能力,保持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多多尝试相关的实习,在具体行业中具体探索。
最后,区畅学长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通过校友会构筑复旦校友圈的殷切期待。并且,希望未来除了与本专业的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也可以和跨行业的校友有更多接触,参与到更多丰富的校友活动,拓宽交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