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文博系朱静: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成长

2022-02-21|校友走访

11级文博系朱静: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成长


——被采访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06级本科、2011级硕士 朱静

——采访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17级本科、2021级硕士 江明圆


朱静学姐毕业于复旦文博系,曾参与蚌埠市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南京生态低碳博物馆等二十余个展览项目,现为北京燚元年展览展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说起到复旦求学的经历,朱学姐认为自己出于朴素的想法进入文博系。在当时的师生见面会上,老师们谈到学生少而国家需求大。正是这一简单的理由促使学姐选择在文博系内就读,并逐渐产生兴趣。毕业之后,朱学姐先后曾在展陈公司和地产集团工作。从乙方到甲方,再到创业,朱学姐在展览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到现在应该算是少有的专业对口。”朱学姐如是总结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历程。结合自身经历,学姐对后辈学子们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不断督促自我成长。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并非个人能够完全决定。相比之下,朱学姐认为,要把握自身能够控制的事物,比如个人的成长、学习和思考,并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硕士毕业后,朱学姐选择进入相对陌生的展览后期策划公司。这既是一大挑战,也正因如此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我想十年前的自己可能想象不到今天的样子,”朱学姐慨叹,“但现在能够达到如此程度,正是因为过程中的不断努力与成长”。时至今日,创业三年来,燚元年公司营收目标每年翻番走,但朱学姐仍觉得还有巨大的生长空间。


第二,要发挥钻研精神。相较于学识上的进步,朱学姐认为复旦对她看待事物的方法影响更大。这首先体现在面对困难时,复旦学子肯琢磨、愿意投入时间。在展览公司工作期间,由于对视频剪辑不熟悉,学姐花费大量时间配合剪辑师工作、学习经验。正是因为对工程周期、工序与成本的熟识,后来在做展览前端策划、与客户交流时学姐就觉得更有底气;其次,朱学姐认为要会思考,灵活运用逻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举一反三才能在工作中如履平地。在展览公司工作时,朱学姐只花了一年时间就从普通策划、策划部经理到分管设计、效果与策划多项业务,其中靠的正是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积极培养体能。学姐在访谈中提及她在复旦棒垒球协会下打了近八年的女子垒球。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爱好,更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身体保障。学姐谈到,若展览项目赶工期,可能一两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都处于连周转的紧绷状态。期间每天可能只睡三四个小时,这就需要强大的体力支撑。至今学姐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工作之余还学习了滑雪、高尔夫等运动项目。


朱学姐坦言,如今我国文博行业快速发展,却依然具有展览不好看、好看的展览没人知道的痛点。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改善这一现象、进而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更需要脚踏实地、提高自身能力。朱学姐寄语复旦学子,要注重实践、虚心请教,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