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级生命科学学院张江立:厚积薄发永远都有力量

2022-02-21|校友走访

91级生命科学学院张江立:厚积薄发永远都有力量

葛传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91年来到复旦大学生科院的张江立学长,在毕业后并没有走上世俗中更认可的科学家道路,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江立学长告诉我们,他从小到大都是担任学生干部,在本科期间组织活动、外联沟通、举办讲座等都不在话下,也许正是这样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性格,促就了他将生物与销售结合起来,并逐渐做到了外企赛默飞公司中国区医疗业务副总裁。但他没有止步于前,在经历了几个项目最终因为保守想法而被取消之后,喜欢挑战的他明白这样的路不会长久,此时的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往往都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2014年,他的本科同学张鹍教授以及张鹍教授的哈佛同学高远教授在研究肿瘤的技术上有重大发现,具体是将无创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早期筛查。两位教授有志于将这门技术造福人类,但他们虽然有了专业研发团队却缺少一位可靠的、有能力的管理型人才。这时张鹍教授向高远教授推荐了江立学长,高远教授回国后与江立学长聊了半个小时,当下就决定加入他们的团队,创立了鹍远公司。后续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共赢。


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鹍远”取自公司两位有着科研背景的合伙人——张鹍和高远。至于公司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江立学长认为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首先,企业的战略是正确的,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肿瘤甲基化基因检测技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技术是长板,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和满足。在公司的起步阶段,做自己最拿手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面面俱到,这些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类比到学习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在说到高校成果如何向临床、市场对接的时候,江立学长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在过去,国内的高校、研究所、医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成果的并不多,对于科学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激励力度也不够,所以并不能很好地促进相关成果的转化。江立学长在对话间隙举例到,比如以色列、美国等国家是鼓励教授们创业的,这样也是鼓励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国内最近几年的政策鼓励非常显著,国家鼓励高校和医院的研究成果转化,并且转化收益的70%~80%也会奖励给相关的研究团队。这些都是国家为科学家们努力创造的环境,一切都在往正确的、好的方向发展。


偶然中有必然

在投资行业中有这样的行话:“投35岁以上的生物医药,不投35岁以上的互联网”。这就注定了生物行业是年纪越长越吃香的行业,其原因主要是生物行业需要不断的知识积累。在谈及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时,江立学长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找对了自己的位置。人生中所有的历练都是财富,所有的经验教训都是积累。他认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够很好的体会到这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后辈们,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兴趣+能力才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并且长远的、有规划地走下去。


在最后被问到对处于当下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江立学长真诚的说到,首先是打基础,要更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同时培养多元化价值观,不要急功近利。进入社会后,综合自己的能力,通过尝试和积累,从不同的角度成材。偶然中有必然,厚积薄发永远都有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