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经济学院赵伟:韧性、宽容与顺势
走访人:21级生命科学学院 黄子扬
赵伟校友是06级经院的直博生,现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兼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
复旦生活:自由与包容的熏陶
赵伟校友在2006年本科毕业后,免试特招直博至复旦经院。谈到选择复旦的原因,赵伟说,他本科期间有一篇论文,参加在复旦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挑战杯决赛获得特等奖,又因机缘巧合,得到了姜波克老师的垂青,继续从事宏观金融与货币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韧性、宽容与顺势,这是姜波克老师教导赵伟校友的人生道理。他说,姜老师学术上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工作生活上也会因材施教。姜老师告诉赵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三种性格要素很关键:第一,无论困难险阻,要保持韧性;第二,遇到不顺的事情,要保持宽容的心态;第三,要有大格局,顺势而为。这三点赵伟校友一直铭记心上,并且对他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跟随过的另一名导师张金清老师,同样给了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张老师做学问严谨,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同时非常照顾学生。为了照顾体弱的学生,张老师专门带大家练梅花拳。”
关于复旦,赵伟校友认为,复旦学科多样、学术自由、学校包容的氛围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包括他在内,从复旦走出的校友们都存在某种自由、包容的共性,而这就来自于复旦对大家的熏陶。
职场经历:让研究有价值、工作可持续
作为国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校友说,自己从03年左右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做宏观经济研究,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了。在这20年间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赵伟表示,他的原则,是要让研究做得更有价值、让工作做的更可持续,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和成长。
赵伟校友用他的自身经历作了说明。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他发现,同样是宏观研究,学校里的要求和市场上的要求差别是巨大的,他需要快速从学院派向市场派过渡,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在这一阶段数年时间里,赵伟在买方机构从事宏观经济、资产配置等相关的投研工作。当逐渐适应市场工作环境时,赵伟返现自己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瓶颈。他意识到,如果要走得更长远,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于是,他从买方来到卖方,接受转型和锤炼。在卖方的成长经历中,赵伟还需要适应自己新的角色,行使团队管理的只能,必须在研究之外不断反思、提升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只是自己做好了不行,而是整个团队都要做好,让每个团队成员都实现自己的成长。这需要一些管理能力的锻炼。”一路走来,在每个阶段赵伟都碰壁很多,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学,但是终极的目标一直是,如何自身宏观研究的价值、让工作更可持续。
赵伟提炼了做好研究工作的四大原则:第一,所做的工作,可以有效沉淀;第二,沉淀下来的研究工作,要能成体系;第三,成体系的东西,要有人愿意“买单”;第四,成体系的研究框架,要有“不可或缺性”。要做到这四点,一定要把本职的研究工作先做好,同时还要兼具其他能力。如果没有可持续研究的意识,就容易陷入到急功近利的弯路中,对长期职业发展非常不利。赵伟这样总结,“爬的最高、走得最远的,往往不是最优秀的那批人,而是把最核心的问题想清楚,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
自我认知:清楚内心深处的呼唤,并坚持不懈
对于自己现在的职业,赵伟校友说,他很喜欢做研究,现在这样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感到非常幸福,自己从03年左右就思考清楚决定要做宏观研究,到现在也从未改变或者有任何后悔。而对于目前很多学生想要跨专业跨领域的现象,他的看法是,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从事这个职业。如果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去做选择,一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很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纠结,最终选择“躺平”。赵伟说,任何岗位、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一定付出和牺牲的。如果不是真正热爱的话,很难有足够的韧性走下去。在赵伟的工作中,他会收到很多简历,而有些简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求职者一直在飘忽不定,这样的人一般也无法长期坚持在他的行业,碰到困难可能又要摇摆。
而在思想上明确了之后,赵伟校友认为,一定要尽早做准备,设计好自己的路径,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明白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做哪些准备来提升自己、保护自己。比如,目标的行业需要做哪些技术能力或者职业上的准备;此外,还可以通过真正有意义的实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自己从事的分析师工作为例,赵伟说,他更重视候选人的成果积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必须在平时积累起来的特质,要比浮于形式的刷简历更重要。
寄语同学:勤勉踏实,找准重心
对于在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赵伟校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人们常说复旦的精神是“自由而无用”,这句话其实在提醒同学们,做事情不要功利心太强。平常的积累要降低物欲和功利心,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时间、勤勉踏实,让每一段经历都做的更深刻,尽己所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另一方面,赵伟反复强调,一定要尽早想清楚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之后,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实现目标上来。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调整路径、改变自我。职业规划,应当先明确最想达到的终点,然后在前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适当灵活调整路径,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而不是反之。